我向市容监督进一言
作者:彭可昕 单位: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刘婷婷 辖区:江汉区
我向市容监督进一言
彭可昕 女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一(4)班
一个周六的早上,我和妈妈正在车站等车,突然听见身旁传来一阵刺耳的喧哗声:“交罚款!交罚款!”“凭什么呀!”“你随地吐痰,就该罚!”……声音一阵高过一阵。我好奇地扭头一看,只见五六个身穿蓝色反光背心、头戴小红帽的市容监督员,正围着一个手提行李包的外地人,要他为自己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买单”。“外地人”在争辩着,市容监督员们“协同作战”,七嘴八舌地向他“开炮”,双方很快争吵起来。
我着急地看向车来的方向,却正好看见有个工人摸样的人边走边向地上吐了一口痰,此时没有一个市容监督员来指出他的行为不文明。接着,一个也在等车的年青人将手中的烟头随手扔到地上,还是没有人走上前说他什么。车来了,等候已久的人们蜂拥而上,有的人不等下车的乘客走下车门就向上冲,有的站到车门正中使劲往上挤。这时候,那几个市容监督员仍在与“外地人”唇枪舌战,没有人想着来维持一下乘车秩序。
上车后,看着站台上那样醒目的几位市容监督员,我心里冒出一连串问题:怎么纠正不文明行为的好事竟然演变成了“闹剧”?难道一个不文明行为必需这么多人一起“围攻”吗?其他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不见有人制止?市容监督员为什么对混乱的乘车秩序视而不见?公交车行驶途中,我还看见在一个路口,几位市容监督员站着在聊天,对乱穿马路的行人、电动车等放任自流,有没有市容监督员都一个样。如此这般,真看不出市容监督员有什么工作成效,市政府花大力气成立市容环境监督员队伍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路上,我想了很多。也许,我的所见所闻并不能代表所有市容监督员的工作状况,但我觉得这些现象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容监督员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作用,这些市容监督员既没有必要聚集在一起,也不一定非要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不文明行为随时随处都会发生,是否可以让市容监督员两人一组沿干道进行来回巡视,使不文明行为随时随地得到劝阻呢?又可否将“市容监督”扩展为“文明监督”,把武汉市的“十不”行为规范及“六个文明有礼”都纳入监督范围?组建市容环境监督员队伍,市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很大,如果仅仅将其工作内容定位于对不文明行为罚款,以增加财政收入,那一定是与设立这支队伍的初衷相违背的。
文明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寓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滴水珠,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足以展现森林的生机。设立市容监督员的最终目标应是促进武汉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的不断提升,通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知礼的自觉性,在世人面前展现“大武汉”应有的文明风范。因此,我建议将目前的“市容监督员”改为“文明监督员”,他们的工作职责不仅仅是市容监督,还应包括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制止与引导。他们不仅是监督者,更应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教育与管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明素质,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这样在监督别人时才能理直气壮,赢得别人的尊重。文明监督员不是只更名了事,更要切实履行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工作职责,不仅对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还应对各种眼见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营造出浓厚的干净整洁、文明礼让的城市氛围。例如,在公交站点值守的监督员,在公交车进站时可以引导乘客排队有序上车;在十字路口值守的监督员,对横穿马路或在机动车道中穿行的行人、自行车、电动车等进行劝阻;在干道上巡视的监督员,碰到用脏话粗话争吵的人及时加以劝解……
让我们每一个市民都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充分认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武汉市的整体文明形象,坚决摒弃一切不文明行为,为生活在和谐文明的环境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