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首页  活动简介 参与方式 奖项设置 评选方式 作品展示  主办: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城管局、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

为进一步做好“城管革命进校园”工作,发挥中小学生参与“城管革命”的作用,营造“城管革命人人关注、城市文明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联合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助推城管革命有奖征文活动。本本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通过有奖征文激发中小学生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城市管理的关注与思考,从小树立“文明无小事、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详细]

初中组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作者:施慧  单位:开发区三中  指导老师:李老师  辖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开发区三中 (八)8班  施慧

文明是什么?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而所谓的文明城市就是创造幸福的市民,文明的市民创建幸福的城市。不管是孝德、礼仪、交通安全还是环境建设,都是创文明的关键。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体现你是不是一个文明的人;一句小小的话语就能体现你自身的素质;一个小小的微笑就能体现你的性格为人。
在这里我也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但是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就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公共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就是一个不遵守公共文明的历史教训。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也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又有谁会肆无忌惮地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饮料瓶、食品包装袋,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
     但是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去遵守,那么我不由得叹一句:少年文明,则国之昌盛。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可曾听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为这座城市立下不朽之功,正是他们对西湖的治理,留给杭州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奠定了一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气质与形象。

    如今武汉这场着眼于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再造的“城管革命”,如果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样将在城市史册上留下光辉的坐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时至今日,城市的发展,正由生产本位向生命本位、生活本位、生态本位转变。一座城市的形象和声誉,更多体现在城市的内涵之中,建立在城市软实力之上。武汉的建设者们以光荣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积极顺应城市化发展潮流,以“城管革命”为契机,以“两型社会”理念引领城市建设进行脱胎换骨重塑,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善举与德政。深刻认识理解这场“革命”的内涵和深远意义,将成为我们身体力行参与推动城市形象蝶变的强大动力。

  假若说这场“城管革命”,是一次城市面貌脱胎换骨的重塑。龟蛇之巍峨,江水之欢会,那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大自然对武汉的恩赐与青睐,而城市面貌,更要在这基础之上,予以匠心独运的呵护。首先要从外表上,通过“洁面冲凉”、“穿衣戴帽”、“减肥瘦身”等工程,扫掉脏、乱、差,彻底展现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美丽和特色;这场“城管革命”,是一次城市气质的飞跃之旅。两江环绕,湖泊如镜,林水相依,凝聚着城市的气韵。我们必须在保护和传承水文化之时,不断塑造美化武汉这座山水之城,将武汉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提升为城市发展的持久竞争力,展现别具一格的吸引力;这场“城管革命”,是一次城市文化氛围的主动培养。“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则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是一种氛围,最能体现在人的文化修养、文明细节上,它无法直接移植,只能靠全方位的熏染。用法制法规蓄养城市文明、向不文明行为“亮剑”的同时,也应致力于文化环境的提升,加厚城市形象的人文基础,使武汉更富品位和质感;这场“城管革命”,是一场熔铸城市精神的具体实践。人无精神不立,城市无精神不振。城市精神不是自动生长出来的,它首先有赖政府率先垂范、文明创建和道德建设来加以培育,另一方面,塑造大武汉城市精神的过程就是引导市民争做文明人的过程。唯有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精神的脉动,内心涌动对城市的热爱和归属感,城市的精神面貌才能焕然一新;这场“城管革命”,是一次借鉴先进城市理念的探索。我们应当引进“市场机制为导向”理念,推进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公共环境的营造中真正践行“以人为本”,让人与城市和谐共生,在共进共荣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可以说,“城管革命”的目的,是要让钢筋水泥的城市,走进人的内心深处,成为真正的理想之乡、宜居之所。

  我们相信,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自我革命,以敢为人先的大开大阖,以践行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大武汉正如一艘航船,驶在通往梦想之城的宽阔航道上……

 

参与方式

1、征文对象:全市中小学生
2、征文内容和形式:
  全市中小学生以自己和家人以及亲友、同学在参与城管革命实践中,针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乱吐乱扔乱穿马路等十乱行为的通告、武汉市民文明公约、武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四倡五治”、“六个文明有礼”(以上内容详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行为规范读本》)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调研报告、社会实践体会等等,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1200字为宜。
 征文稿件必须注明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区、学校名称、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姓名。
3、征文截止时间:2011年11月30日(以电子邮件时间为准)。
 征文投稿采取电子版形式,地址为: 武汉文明网(hbwh.wenming.cn)。

奖项设置

  本次征文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另设最佳组织奖10名。获奖选手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组织奖颁发奖牌。获奖征文集结出版。

评选方式

  征文选登:11月初至11月底,《武汉晨报》、《现代少年报》每周刊发专版选登部分优秀征文。本专栏将登载全部学生征文。
  网上投票:征文登载本专题后,即可在相应文章后“评星”,给你喜欢的文章投票。
  初选复核:按区分拣集中,分区组织各区文明办、教育局、城管局、团区委对本区中小学生征文进行初选。初选工作由各区文明办、区教育局牵头组织。12月中旬,由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对各区初选征文进行复选审核。
  综合评定:12月下旬,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组织评选小组,在初选基础上,结合网上投票情况,对复选征文进行评比,选出最后获奖的优秀征文。

我是小小主人翁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小交警”助力“城管革命”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未成年人助力“城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