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大革命”用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作者:项冰 单位:武汉市和平中学 指导老师:冯义华 辖区:洪山区
“城管大革命”用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武汉市和平中学 七(1)班 项冰
党的十一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文化自觉首先是一种觉悟,简而言之就是认识到文化的作用。过去,在发展的主题下。文化容易被当做阳春白雪。发展往往也被简化为经济发展,很多地方为经济建设殚精竭虑,并形成一种思维地势,认为应该先有钱,再来解决其他问题,往往忽略公共文化建设 ,文化成了奢侈品;或者认为发展城市文化只为能服务于城市的经济,并没有把城市文化看作独立的存在,结果只重视消费娱乐,一些地方成为经济人的巨人,文化上的侏儒,城市只有欲望,没有灵魂,只有房子,没有精神家园。
培养文化自觉,就是认识到,不是地区发展之后需要文化,而是城市发展本身需要文化的引领。近年来,很多城市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口号,诸如打造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富裕城市。其实,城市发展理想不能只有物质方面,更涵盖了城市精神精神的强健。
古代雅典,只是一个小城市,可他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它成为民主和哲学的摇篮;中世纪和近代的威尼斯与佛罗伦萨,充其量是个中等城市,它们却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商业与人文精神。这些城市因自身内涵在人类文明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如何殷实,不取决于它的设施如何华丽,而取决于它的公民的文化素养。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所在。”对一个城市来说,何尝不是这样!
从经济学角看,城市运转也有成本,效率的问题。就拿此前武汉大力推行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来说,因部分市民公德意识匮乏,公共自行车屡屡被侵占,从而造成这项公益工程运营成本过高,而公共自行车屡屡挂彩,更让城市形象失色。此时,若在此时管理中自觉引入文化,将会起到一种润滑的作用——用文化提升市民的素养,用文化激活和温暖人们对城市的认同与热爱,最终有利于节省城市的成本,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以人喻城,经济是形,文化的神,只有形神兼备,城市发展才会有源头活水。
现在提到发展着城市文化,人们往往更关注富丽堂皇的文化设施,关注文化产业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往往忽略了城市中的人,忽视了市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素质以及精神气质的养成。武汉正在掀起的“城管革命”,却是生动践行文化自觉的体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旨在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制度层面上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是为了让更多的民众理解和接受城市的这种文明追求,指引自身的公共行为,所有这些终将汇聚为城市最没的面孔。
树高千尺,有根支撑。水流万里,有源簇拥。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根,是城市凝聚力与创造力之源,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江城以“城管革命”为契机,以文化锻造品质,必将重塑形象,助推大武汉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