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武汉的城市名片
作者:李文杰 单位:武汉市第三十六中学 指导老师:涂苗苗 辖区:江汉区
擦亮武汉的城市名片
武汉市第三十六中学 二(6)班 李文杰
武汉襟江带湖,有“九省通衢”的美誉,长江和汉江两条河流穿城过,而城区内也是湖泊众多,这让武汉这座城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武汉被称之为江城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在民国时期的中国,能够以大相冠的城市除却上海便是武汉,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会将武汉称之为大武汉。的确,从城市面积上讲,不管是在以往还是在今天,武汉被称之为大武汉都当之无愧。武汉虽然大,但在这些年,公众对武汉的城市形象却非议不断。
今天的武汉城区,虽然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武汉城市形象排名显然无法跟过去相比。记得从清朝晚期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武汉的综合实力都在全国数一数二,曾经仅次于上海。不过,从90年代开始,武汉的城市地位便开始一落千丈,如今,武汉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竟然沦落到了差不多30位,连很多原本知名度并不高的中等城市都不如。
而对于武汉的沦落,不仅仅是武汉人,就是其他地区的湖北人也都感到痛心疾首,大有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之感。
武汉的城市地位一落千丈可以说和很多因素有关。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武汉从9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都是处于裹足不前的状态,一个个的知名品牌先后消失,而城市建设也是缺少规划和质量,当时的武汉市领导可以说是问心有愧的。这些年,武汉的城市管理显然在进步,但要一下子改变状态也并非易事。
二是市民素质。从清朝晚期张之洞主政湖广时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汉人的素质在全国都可以算是一流的。但是,如今武汉人的总体素质却明显低于其他城市,很多外地人一谈到武汉人就开始历数武汉人的不是。
三是地理位置和政策倾斜度。武汉的地理位置按说是十分优越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外向型经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要快于武汉。武汉因为在中部,反而显得有些劣势。在政策上,武汉的自由度显然也不如沿海城市高,国家对武汉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当然,仅仅只是因为这些原因,是不足以解释武汉的城市地位为何下降的。
武汉的马路不仅破,而且布满了灰尘,即使经常有环卫部门洒水,但是把机动车道的灰冲到了人行道上,等风一吹,灰尘又到处都是。整条雄楚大道都是破破烂烂、坑坑洼洼,成为了毁损武汉形象的一张名片。在武汉城区,除了个别环境好点的地方之外,一般的地方环境都不佳,无法给人一种置身大都市的感觉,难怪别人把武汉称之为“最大的县城”,要谈城市环境,武汉可能真的连很多县城都不如。
武汉的汉骂也是妇孺皆知的,事实上,武汉人中喜欢骂人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多,即使是亲朋好友之间,说起话来口里也是不干不净。男人爱骂人,女人似乎更骂人,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得罪武汉女人,前段时间,汉阳的遛狗女臭骂清洁工就是明证。
武汉人普遍缺乏公共意识,武汉的城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脏,且不说那些灰尘,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垃圾堆到处都是,在其它季节还好,要是在夏季,往往是臭气熏天。很多市民都是乱扔垃圾,虽然自己家里弄得很干净,但对于公共卫生状况却并不在乎。武汉人喜欢横穿马路也是天下闻名,在武汉,横穿马路的多半都是武汉本地人,外地人相对而言还是要守规矩一些。
武汉人普遍服务意识差。在武汉,服务态度好的商场还真没有几家,群光广场和大洋百货算是服务做得不错的了。你要是去一般的武汉人开的商店,营业员往往都会打量下你的衣着,衣着太普通,而且你是操外地口音,她们的眼神会让你很不舒服。武汉人中,自恋和排外的比比皆是,即使他们很穷,而且从来没出过武汉,也可以傲视天下人。
武汉人普遍缺乏上进心和团队精神。以前武汉的城市地位高,市民生活相对较好,所以,在武汉娇生惯养的人不少,这些人走入社会之后,能力上显然不如贫家子弟,而且缺乏上进心和团队精神。加上武汉找工作多凭借关系,而且很多单位是只招武汉人,这就导致很多武汉人的能力无法提升,而且有很强的优越感。
为了使武汉的明天更美好,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携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