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有礼的中学生
作者:余雪聪 单位: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戴文曦 辖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为此,我想针对六个文明有礼中的“公共场合文明有礼。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摒弃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自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凡事应多考虑他人和社会利益,具备一颗社会公德心,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和城市形象。”中的排队现象谈一下我的想法和感受。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揖让。不过,这也似乎多限于熟人朋友之间,或“粥多僧少”、无需争夺之时。一旦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如梁实秋当年在《排队》中所说:“便不肯排队,一定要奋不顾身”。其实,有碍文明的就是在排队中,无间隔地紧贴着前面的人。这种人贴人的状况,往往出自急躁、想移到前面的心理,结果是既不雅观,又造成别人生理和心理的不爽。为了尊重他人,也为了自我尊重,排队者之间要留有一点距离和空间,哪怕是几厘米也好。梁实秋说:“国人排队半里长的话,洋人则要排一里长。”为的就是相互间能“保持相当距离,没有肌肤之亲,也没有摩肩接踵之事”。
这种情况普遍出现,例如我们学校食堂,在下课后的几分钟内,安静的食堂一下子就变得闹闹哄哄的。全校同学一窝蜂挤进食堂,吵吵嚷嚷,推推耸耸。这样不但容易摔倒,出安全事故,而且插队的事也难免会发生。有些同学趁别人不注意插队、推挤,特别是夜宵的时候,食堂只开几个窗口,就有不少高年级同学为了能“节约时间”先买到夜宵,就采取插队的方式。其实,这是对后面排队同学的不尊重,破坏秩序的不文明行为,会更加浪费时间啊!
文明排队是体现一个校园文明程度和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文明排队让我们愉悦心情、提高速度、减小等待的时间。所以,我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1、自觉排队,维护良好秩序。
2、文明礼让,展现良好精神风貌。
3、约束自我,保持站时的卫生整洁。
同学们,排队是一个校园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排队事小,文明素质事大,“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因此,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在公共生活中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人人都从我做起,并带动我们的家人、身边的朋友,自觉排队。让排队充满温馨和谐,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文明!让我们一起来做文明礼仪的中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