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争做文明学生
作者:汪思源 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塔耳中学 指导老师:陈贤义 辖区:黄陂区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而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然而,现实中有些人的文明素质是怎样的呢?
社会上,也许你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到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你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女孩,兴高采烈地边吃边扔;也许你会看到,街道上有人不顾危险乱穿马路……试想:这是否与我们的物质文明相称?
校园里,也许你会看见,开阔的操场上躺着花花绿绿的食品包装袋,洁白的墙壁上烙下串串文字图画;也许你会看到课桌上划痕,会听到脏话粗话……试自问:这是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吗?
要知道,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文明礼貌。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广为传诵。“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家庭教养的体现;不仅是个人道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不仅是个人的脸面,也是国家的脸面。现如今,我们难道已忘记“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的耻辱?
培根有句名言:“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染烫发,往往图的是美丽形象,丢的是健康心理;飙飞车,往往图的是刺激和“潇洒”,换的是头破血流。
洪水没有堤坝约束,将会冲毁家园;车辆没有交通规则约束,将会付出生命代价;学生没有行为规范的约束,将会成为社会危险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只要是涉及到人的组织或群体,都有相应的行为规则和规章制度。我们需在学校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才能在今后更好地被社会接纳,并能依靠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周围的人。
是否还记得,当初父母牵着我们的小手,送我们入校园的情景?那寄托着父母乃至全家人的希望。是否还记得,我们刚进校门时,心中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现如今,我们的行为习惯表现是怎样?有没有令老师痛心、让父母揪心?
当我们踏着光洁的地板走进教学楼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经常手拿拖把、埋头辛苦擦地的同学?当我们在操场上与朋友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们是否曾看见其他同学扫地的背影?当我们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我们是否感觉到他人劳动的艰辛?……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遇到师长时的真诚问好,是与同学相处时的会心微笑,是别人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自觉将纸屑捡起的一个动作,是不小心妨碍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宽容待人的一声“没关系”……
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文明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文明是风,它可以吹起每个人心中幸福的涟漪;文明如花,它能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绚丽。 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争做文明学生,营造一个安静有序、和谐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