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作者:易天婵 单位: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 指导老师:李彩霞 辖区:硚口区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武汉市硚口区第六十四中学 八(9)班易天婵 指导教师:李彩霞
联系电话:13971648195
文明是什么?字典上的解释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文明的含义说起来不过一句话,但能够这样做却不太容易。
说到文明,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大家都在努力地“共创文明社会”。在校园里,老师们说了无数次的“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无论是教室里、操场上、走廊上还是花坛里,都可以看到垃圾。甚至一日三次的保洁也毫无转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了吗?我想,不是的,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况且我们正值花季,还未走上社会,应当不会有什么特别难以改变的。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要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应当从“思想”上,而不是“制度”上。所以,不能一昧的去想着:怎样惩罚,才能让市民“洗心革面”,怎样提高素质。也许这样做的话,市民会“文明”起来,但是市民的心里仍然不服气,所以,这样做,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市民认识到“文明的好处”。可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播呢?利用书刊杂志吗?可是有谁看到过这一方面的文章会不会跳过呢可能通过媒体会更有效吧,让当红影星拍一部与文明有关的影片,我想应该会引起很大的轰动,渐渐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那样不就从思想上让人感觉到文明的重要性了吗?
但是这样做了还远远不够,因为时尚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还达不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应该发挥榜样的力量。所以应该让大人们以身作则,光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之后,再来教导我们,这样会有用一些吧!
现在大家都说学习国学,有助于修身养性,有助于提高文明素质。这一点我非常赞成。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但现在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文明素质不高呢?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因为一段时间来学习国学,那么现在补回来还不晚。
听一位朋友说,他去日本时,日本人扫地是从家门口一直扫到家里;而现在中国人呢?大部分都是从屋内一直扫到屋外,就不再去管那些垃圾了。难不成是外国人“盗走”了中国的文明吗?不,是中国人自己遗失了。
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说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你看,短短的几句话,中国人就把如何做人处事的道理解释得如此详细、全面,由此可见,如果好好地学习并适当的运用儒家学说,那么达到修身养性,提高文明素质的目的就不远了。
文明就好像是一颗小星星,为人指引前进的方向,更让人头脑清醒,寻找梦想,你想得到“文明”这个最珍贵的宝藏吗?很简单,好好的学习并运用儒家知识吧!
我认为,城管革命就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一种检验,我相信,只要我们提高文明素质,武汉的城管革命一定会进行的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