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再会文明
作者:袁艺 单位:纱帽中学 指导老师:肖虹 辖区:汉南区
文明再会文明
文明,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轨迹,划过了华夏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流传至今。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古有三纲五常,今有五讲四美。现如今,中国超高速发展,科学技术飞速提高。但,在得到这些的同时,我们也丢失了很多,比如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一直延续的传统美德。
还记得小时候曾可以倒背如流的三字经吗?还记得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吗?小时候我们熟读,但不知其意,长大后我们知道其意,但早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一定有人抱怨,学生负担重。是的,因为太过注重考试,课业负担大,学生根本无暇,甚至不屑考虑这些,当你问时,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考试又不考礼仪!”的确,现在是不用管它们,但总有一天当我们会踏上社会,蓦然发现我们满腹的才学却无用武之地,尽管有高文凭,但因为你的一个小动作,一句粗话,一次随地扔垃圾,就错失了宝贵的机会。其实,文明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我们乐意在文明的环境生活,却又不够文明。
文明是细微的,是持久的,是习惯,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也许我们都不喜欢日本,因为他们曾经的罪行。但他们国家国力强盛,国民综合素质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在地震的时候,放发赈灾物品时,饥饿的灾民仍是有秩序的排队等候,不争不抢,尊老爱幼。而我们曾经的文明古国,现在在车上,让座的人却缪缪可数,街上随可见飞扬的垃圾,曾经无比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如今却变得暗淡,失去了原有的光芒,当人们对文明规范充耳不闻,当人们的心灵为世俗名利所纷扰,我们,是否还能看到文明那微弱的光芒,是否能听到祖祖辈辈的谆谆教导?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名号是否依然无愧的毅力于世,不曾倾倒?
一天我和我的同学在街上散步,发现路边新建了一个邮筒,我便说:“现在是信息时代,那还需要这种方式递信?谁会往哪里投呢?况且,有邮差吗?”这是我的同学打趣说:“这哪是邮筒,就是垃圾桶嘛。里面估计塞满了垃圾,邮差怎么会来呢?环卫直接来了啊!”但我笑不出来,我不禁想:现在人的文明素质真有这么差吗?我哥哥从武昌回来玩时,曾对我说:“你们这里车没有武昌多,却比武昌还挤啊!”怎么挤?车跟人抢道,红绿灯像摆设,看见车少便超速······而在大城市,都设了市容监督员。可有些市民还是不支持不理解,甚至不听劝告,顶撞、辱骂监督员,依旧我行我素。这真是令人心寒。
而辛运的是,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宝贵财富的缺失,已经开始号召大家讲文明。但文明不能只放在嘴里,更要放在心上,表现在行动中。
现在学校号召让文明进校园,从校园开始,让文明重新与我们相融,成为一种习惯。在校园,做到不随手扔垃圾,见到垃圾主动拾起;尊敬师长,不说脏话粗话。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分类丢弃,爱护动物,不乱踏草坪,不在树木上乱刻,真正把居民区乃至城区当作家来呵护,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美好。
一天午休时,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准备来个3分球进筒,很多人捂上耳朵,压低脑袋以免误伤,我也不例外可是过了许久都没有动静,一抬眼发现那同学走到垃圾桶前,轻轻将垃圾放了进去,面对大家诧异的目光,他笑着说:“不是要创文明校园吗?”我们都笑了:文明真的进校园了!
一句公益广告说的好:每个人跨出一小步,那整个社会就会跨出一大步。文明是一种责任,作为新时代少年应兼科学知识和文明素质于一体,让中华民族成为文明大国,成为真正国力强盛的国家,闪耀在世界之林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