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文明市民”
作者:钟子薇 单位:纱帽中学 指导老师:肖虹 辖区:汉南区
争做文明市民
即使是我所在的这种较为偏僻之地,也会时不时见到横挂在马路上的醒目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争做文明市民”这排铿锵有力的大字。不过虽说常见到,却不常做到。在路边,我们常会看到乱扔垃圾的恶劣行径,听见满天飞的脏话、粗话,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昭示着人们的不文明,我们真应该感到悲哀。
有些人会说:我们都养成了习惯了,改不了了,再说,讲文明那么麻烦,谁去做呀?若我听见了,定会反驳: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讲文明,文明并不麻烦,只要你愿意放下“习惯”这等借口,“文明市民”触手可及。
我们先谈谈日常生活行为方面的文明。说到这儿,我想到三毛写过的一段文字——“就因为突然安静下来了,我听见邻桌的那个爸爸用着好和蔼好尊重的语调,问女儿们想吃什么,想喝什么。那种说话的口吻,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教养、关怀、爱和包涵。”正因为他们自身的文明,让三毛认识了他们,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三毛十分庆幸自己能与台北工业教授“工业设计”的赖一辉教授和实践专家教授“色彩学”的陈寿美老师以及他们的两个女儿有一段深厚的友谊。由此可见,文明礼貌会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它相当于一个精准的标签,不偏不倚贴在你的胸前,让人一目了然。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体现我们文明礼貌的地方,譬如公交车上的让座、不随地吐痰、常说普通话、常说文明用语等等都是十分简单几乎是“举手之劳”的事了,为何大家就不愿意去做呢?
在社会中,我们的社交礼仪也是十分重要的。譬如见面的握手、拥抱,离开时的道别等,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及个人的文化教养。
《晏子春秋》里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亦有理也。”这种道理古人都明白甚至依照行动了,为何我们聪明的现代人却将其置之不顾呢?
或许我们应该瞧瞧那鲜艳的横幅,再看看身边的景况,就会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文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