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首页  活动简介 参与方式 奖项设置 评选方式 作品展示  主办: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城管局、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

为进一步做好“城管革命进校园”工作,发挥中小学生参与“城管革命”的作用,营造“城管革命人人关注、城市文明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联合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助推城管革命有奖征文活动。本本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通过有奖征文激发中小学生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城市管理的关注与思考,从小树立“文明无小事、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详细]

初中组

文明过马路

作者:刘圆圆  单位:大集中学  指导老师:刘圆圆  辖区:蔡甸区


文明过马路

大集中学八(3)刘园园

过马路,不就是走路吗?一般而言,孩子就有这种能力。其实对于过马路有很多学问,武汉市民应该对此深有体会,近几年来,武汉市民又是如何过马路的呢?

 

方便是文明的前提

很多市民认为,文明过马路,在号召市民遵守规则的同时,也是尽量减少不合理,不人性化的交通设施,尊重大多数的习惯,给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照顾多数人的通行条件。

据科学家测算,行人对过街设施的心理承受距离在200——300米之间,很多人虽然知道要“文明过马路”,但仍抱怨“过街难”,比如说,劳动街车站有10多路公车停靠,乘客下车后要过街,需要绕行400米左右,所以很多人选择了“跨栏”过街。

 

机动车也要文明

武汉司机开车喜欢抢,经常不等红绿灯变,导致过街的行人慌忙跑,不仅危险也不和谐,有的市民建议,在行人通口的地方,最好能够显示出通行的时间,仅供参考,不至于行人走到半路上,发现信号灯突然变成了红灯,只得尴尬地停在车流之间。

 

红绿灯应让人从容过马路

在街道口的路口的车流人流一向密集,加上最近珞狮路修建高架桥,路面更显拥挤,我发现在新世界和工贸家电之间的路口,人车抢行的情况比较严重,因为从珞狮路的北路向珞狮路的南路行进车流等红灯时,武珞路车辆正好左转,行人和车辆抢行,显得混乱,又危险,我觉得啊,这里应该设一个红绿灯,而且给行人足够的过街时间,不然直行的车停了,转弯的车又来了。

 

文明过马路正成为一种习惯

有一次,我在光谷广场看到:广场四周的行人们自学走上人行道,整个街道井然有序,在虎泉街路口,向鲁广的一处人行道,在出口的右边,大约有五六百米,行人基本都愿意多弯一脚。

鲁巷购物广场中心,门口人流量大,公交车站处人来人往。只有一名行人欲穿马路,可是被街道管理员劝回来了。

尊重生命,是文明的目的,因此我们常常把城市具体化为排队,过马路,扔垃圾这样的小事,但是城市文明是从尊重人的个体为出发点和目标的,以尊重和提升个人生命权,生存权和生活质量为核心,两者并不矛盾,事实上皆统一,我们无法看轻排队、过马路这样的小事,还因为这琐碎的“形”,体现着生命的“质”。

参与方式

1、征文对象:全市中小学生
2、征文内容和形式:
  全市中小学生以自己和家人以及亲友、同学在参与城管革命实践中,针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乱吐乱扔乱穿马路等十乱行为的通告、武汉市民文明公约、武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四倡五治”、“六个文明有礼”(以上内容详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行为规范读本》)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调研报告、社会实践体会等等,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1200字为宜。
 征文稿件必须注明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区、学校名称、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姓名。
3、征文截止时间:2011年11月30日(以电子邮件时间为准)。
 征文投稿采取电子版形式,地址为: 武汉文明网(hbwh.wenming.cn)。

奖项设置

  本次征文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另设最佳组织奖10名。获奖选手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组织奖颁发奖牌。获奖征文集结出版。

评选方式

  征文选登:11月初至11月底,《武汉晨报》、《现代少年报》每周刊发专版选登部分优秀征文。本专栏将登载全部学生征文。
  网上投票:征文登载本专题后,即可在相应文章后“评星”,给你喜欢的文章投票。
  初选复核:按区分拣集中,分区组织各区文明办、教育局、城管局、团区委对本区中小学生征文进行初选。初选工作由各区文明办、区教育局牵头组织。12月中旬,由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对各区初选征文进行复选审核。
  综合评定:12月下旬,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组织评选小组,在初选基础上,结合网上投票情况,对复选征文进行评比,选出最后获奖的优秀征文。

我是小小主人翁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小交警”助力“城管革命”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未成年人助力“城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