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
作者: 龙雅琪 单位:蔡甸区第四中学校 指导老师:彭姗姗 辖区:蔡甸区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这是一句多么耐人寻味的话啊!今天的我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但仍应该注重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不仅表现为语言的文明,还表现在人们行为的文明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小草,那么文明的语言就是那和谐的春雨,可以让小草更加青壮;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黑夜,那么文明的语言就是夜幕中那明亮的繁星,可以让天空更加明朗;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风帆,那么文明的语言是轻风,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小船传递给恬静的港湾。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委婉的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读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又何必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呢。”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话语,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读者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又没有使那位读者感受到丝毫的侮辱,相反,它还使那位读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尝试用文明的语言拉近与身边人的距离,让文明的魅力在生活中得到体现。文明语言的魅力,让人的心贴的更近,让文化的交流表白的更融洽。德蕾莎修女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绝望与痛苦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的力量挽救那么多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关爱的语言,德蕾莎打破了一道又一道沟通的铜墙。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让人们从痛苦中走出,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如果不会正确使用语言,人的心灵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心灵,将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情。
语言是伟大的,它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冰山融化,它如和谐的音符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如润湿的春雨般滋润人们的心田。
除语言文明外,文明的行为在生活也是极为重要的。
记得一位朋友曾告诉过我在广东的一辆客车上目睹的一件事:
那天天气炎热,客运站上挤满了人,人们边扇扇子,边埋怨车子怎么还没来,过了一会儿,车子来了,人们陆续上了车。可奇怪的是,明明有一个座位却没有人去坐。车开了不远,一位腆着大肚子的孕妇上了车,他刚想走过去坐,可转念一想:这么明显的位置没理由会没人抢啊,肯定是有什么脏东西在上面,还是站着为妙,于是便回到原处。扶着栏杆,片刻后,又上来了一位中年男人,他左手拎着公文包,右手拿着手机,看样子是来做生意的,见到空座“嗖”的一声就坐下来。可是还没坐稳,他脑袋就发麻了,像触电般站起来,原来不少广东人是非常迷信的,他们禁忌数字的谐音,刚巧这个座位号是“44”,所以大家都不敢坐,正当孕妇暗暗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庆幸时,又上了一位五六岁的小女孩。“妹妹,我在这里”车厢中一个男孩叫了一声。“哥哥,这里有一个座位,那些叔叔阿姨为什么都不坐?”小女孩问男孩。男孩低着头说:“其实我刚上车就看到了这个座位,可是想到老师说: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先想到别人,所以就不坐了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怎么…..”男孩很害羞,说着脸就红了,虽然他说的声音很轻,可车厢里听的清清楚楚,不知道这时的人们在想着什么呢?他们听到男孩的话语,看到男孩的行径是否会反思自己,是否会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匮乏,进而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呢?连小男孩都懂的文明与礼貌,我们是否也应该注重各方面的文明与礼貌呢?
让我们在“小手拉大手,文明起步走”的呼吁中一起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