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
作者:肖丹玉 单位:玉贤中学 指导老师:刘利军 辖区:新洲区
征文题目: 不学礼,无以立
作者姓名: 肖丹玉
作者性别: 女
所在区街: 蔡甸区玉贤镇
学校名称: 蔡甸区玉贤镇玉贤中学
所在班级: 九(2)班
指导老师: 刘利军
联系电话: 69705298
不学礼,无以立
一本好书,可以带给我们一个美的世界;一句良言同样似一位良师益友,把我们带入真善美的殿堂。今天我就有这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不学礼,无以立”。它出自于《论语》,意思是说,如果不学会文明礼貌和基本礼节,那么在社会中我们就很难立足,通过它,我们不难看出文明礼貌在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五千年的礼仪之邦中涌现出无数的知礼讲礼的典范。就拿现代的中国来说吧:孙中山中尊护士;贺龙与保健医生同看一本名著;鲁迅给青年朋友写信常称“先生”、“兄弟”……这样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被人们传为佳话。周恩来总理也凭借许多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外交故事成了我们许多同学心目中的偶像。那么对我们来说,在明白了文明礼貌极其重要意义之后,再面对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今后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一个礼貌程度的最直接体现便是语言,那么就让我们从讲求语言文明说起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确,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特征。然而,倘若你是有心人,便常常能从校园里的闲聊中听到不堪入耳的粗话。茶余饭后,课堂内外,谈笑之间一不留神,粗言脏语变便会喷口而出。在如今的社会上,好讲粗话的也不仅仅是一些低文化的市井小民了,曾有一机关干部在会上发言竟粗话连篇;有些人说话也不是三句不离粗口“三字经”。好讲粗话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表现,屡受社会舆论谴责。
粗言脏语有损语言美,影响人的素质,恶化人际关系,而粗言脏语在校园内流行,是在不能不让人担心啊。校园内高雅,健康的活动很多,干嘛把举“口”之劳的文明语言拒之口外呢?所以我想请大家从现在做起,把我们语言中的污秽除去,代而洒一些清新剂让我们的语言关起来,让我们中国更美丽。
然而,做个文明人,只做到语言的文明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都应存在一颗文明之心,有礼让之意。做个文明礼貌,重整礼仪之邦的国威,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一项重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正所谓什么样的品德修养决定了什么样的举止言谈。讲求文明礼貌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