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文明
作者:何志晨 单位:武钢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董敏 辖区:青山区
思考文明
初二(7)班何志晨
文明,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它最早出现在《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也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甚至在世界的另一边,遥远的德国,也有“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名言。那对于现在的我们呢?
文明,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孔融让梨,程门立雪······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古人的礼貌,文明。可如今,人们的礼貌哪去了?人们的文明哪去了?在街道,在社区,在公园,总有许多人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有人吃完了冰棍,将冰棍棒随手一扔,无论垃圾桶距离他有多近,他都不愿多走几步路将垃圾置于垃圾桶;随处吐痰;公共财产被曝哦坏的事更是时常发生。怎么,曾经无比璀璨的优良品德已被人们所遗忘,所丢弃了吗?原来,它被利益所蒙上了一层沉积的污垢,人们在利益和文化间,竟渐渐靠向了利益。
令人叹息,文明正在遭受着无情的摧残。大街上随处可见有人随处吐痰,乱扔纸屑果皮,干净的墙面上总会有几张广告纸,公共汽车上让座的人越来越少,争挤上车的人却越来越多,乱闯红灯,酒后驾车······人们啊,你们看到了吗?文明正在远去。
在海的另一边,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大多用英语来书写标语,但其中一些文明礼貌的用语,如“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不准随地吐痰”却是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说:“这些不文明行为大多数是中国游客所有的。”可见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我国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神圣,庄严的地方,可有数据显示,40万批平方米的广场上竟每天都有几十万块口香糖残渣,引起了外国游客的谴责。
“见到垃圾要捡起放入垃圾桶。”从小到大,老师总会对我们说这些话。是啊!不乱踏草坪,不在树木上乱砍乱画······一个细微的动作,不用花费太多的力气,就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多一份美丽。文明,也许只是一张纸的厚度,一步路的距离,一点耐心的等待,一句善良的问候。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曾经有位记者访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问道:“教授,您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会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会了令我终生受益的东西,比如,不和别人打架,学会了分享,礼貌待人······”我们的文明行为也是一样,并非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同时,我们绝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实践社会文明,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言行举止上下功夫,告别不文明行为,走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