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过马路的思考
作者:夏玮淇 单位:武汉市崇仁路小学 指导老师:丁艳 辖区:硚口区
“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从小大人们就这样教导我们,好像走人行横道是文明的标志、安全的保障。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当我们看到太多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的现象时,不禁纳闷:大人们就可以不需要“人行横道”的保护,不用做文明人了吗?
去年盛夏,武汉到处都掀起了文明创建的热潮。带着满肚狐疑,我主动请缨,加入了文明劝导过马路的行列,希望能找到答案。
记得那天一大早七点钟,我和妈妈就来到预定地点———武昌友谊大道路口,戴上文明过马路的小红帽,身披红绶带,手拿小红旗,披挂整齐后我就开始“上岗了”。
按事先演练的要求,我得大声说出宣传口号:“文明过马路,不乱闯红灯,不乱翻栏杆,争做文明武汉人”,“文明大武汉,你我共创建”。
刚开始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在妈妈的鼓励下,没过一会,我就进入了状态,一板一眼,像模像样了。
半小时后,我发现:在我站岗的人行横道线通过的人不过二十人,而在距离人行横道线不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怎么会这样呢?危险与安全仅
带着疑问,我一边挥动小红旗继续值勤,一边观察。这时一位老奶奶经过我身边准备过马路,我连忙夸她老人家是文明的榜样。听到表扬的老人很高兴,停下脚步与我们聊了起来。谈话中,我渐渐理出了头绪:原来他们横穿的马路两边就是公交车站,图近心理让路人愿意冒冒险,而且汽车停下来等红灯时抢过马路,相对“安全”。再加上人行横道两头没有红绿灯,没有与汽车的红绿灯同步,汽车通过时并没减速,安全系数不大。
“文明过马路”强调的就是对交通规则的遵守,那这规则是否绝对科学呢,能否对不够合适的规则做个调整呢?
这时,我的脑海跳出了几个主意:一、人行横道的定点能否更利于行人的出行,最好兼顾方便和安全;二、人行横道的设施升级,将所有人行横道的红绿灯与汽车的红绿灯统一起来;三、文明劝导点应设在人们容易横穿的地方,而非人行横道处。因为走人行横道的人都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在此设奖励点更妙;四、让小手拉大手。我统计了一下,文明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的人中学生居多(可能是附近中医学院的学生),还有带着小孩或怀抱婴儿的人。看来,遵守规则方面学生比职工做得好,小人比大人做得好。那么就让小手拉大手,让小孩为大人做榜样。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深夜在美国街头,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一名老人静静地站在横行道旁等待绿灯。发达国家的国民素质总是让我们咂舌。那么,在咂舌之余,就让我们来改变自己,让文明来改变生活吧。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