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
作者:余思凡 所属单位:舵落口小学 指导老师:叶景芬
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
文明,是一种风格,是一种人人向往的风格,它能使人不对你流露出厌恶的态度,但是,这又似乎很难做到。尽管政府多次呼吁,但,这是徒劳,许许多多不文明的行为还是陆陆续续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记得有那么一次,我去公园玩,我把喝完的矿泉水瓶随手一扔,这时,一位大姐姐提醒了我:“哎,小朋友,乱丢垃圾可不文明哦!”我羞愧地捡起了瓶子,扔进了垃圾桶里。这时,老师的教诲一次次在我耳畔回响:“唯有文明的国度,方可赢得世界的敬重!点滴之事,皆以文明来量度,个人素养便可达到善美之境。”一个文明的国家,必是由文明的国民组成的。可是,知易行难,我总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犯下一些小错误。我读过许多名人故事,名人们的文明风范,让我感动不已。
公园里,一对父子正在闲游。那位父亲,不经意间吐了一口痰,清洁工人走过来,告诉他别随地吐痰,他左耳进右耳出,一句话也没听进去,赶紧匆匆带着儿子走出了公园。他们虽然走了,但是淡淡的痰丝还停留在一片叶子上。
小时候,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五岁大的小男孩,牵着爸爸的手,另一只手攥着刚刚买来的糖葫芦。小男孩高兴地递给爸爸,说:“爸爸,您尝一口吧,真甜。”爸爸笑了,高兴地说:“我的宝贝,爸爸不吃,你吃吧。”男孩会心的笑了。当他吃完这串糖葫芦时,随手就要把竹签扔到地上,爸爸那张笑脸收敛了,立刻严肃起来,“好儿子,你不是爱干净吗?土地爷爷也爱干净,你要是把它扔在土地爷爷的脸上,那他不就很难受了吗?”听了爸爸的话,孩子明白了什么,马上把竹签扔到垃圾箱中,父亲又满意的笑了。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也许,文明礼仪就是这样一小步,可你的爱心却为社会道德发展做出了一大步。如果人人都这么做,世界上就没有了庸人,都会自觉成为一名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实际上,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看过这样一条公益广告:一个玩滑板的时尚青年捡起路边一个一次性口杯扔到附近的垃圾箱;一个男孩的羽毛球落在了树上,他会把一张纸铺在椅子上,踩在纸上去取树上的球;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蹒跚的追赶着公交车,司机面带微笑地等着,等老人上车坐稳才将车开走;下雨了,一个女青年淋在雨中,一脸无奈,旁边的妇女打着伞毫不犹豫地把伞挪了一下,伞下两个人会心的笑了,这是画面由黑白变成了彩色,正如我们的生活,源于这些细小的关爱,是我们的空间更加多姿多彩。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