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作者:李颢如 单位:钟家村小学 指导老师:邹杰莉 辖区:汉阳区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却在这里要大声说:少年文明,国家昌盛。可是,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却随处可见:
《一盆污水》,宋女士经历讲述:
“说起被污水泼了一身尴尬事,真是记忆犹新,挥之不去啊!
那是五一节,我从光禄坊往吉庇路去。经过一家饮食店,“啪!”一盆污水直冲而来,顿时,脚下湿成一片,洁白的裤裙斑斑污迹,还挂着菜叶等残迹,一时我傻眼了,这可怎么办?我可要去参加一场同学的结婚典礼呢!说好我要当她的伴娘。手表已傍晚六点了,看来七点的婚礼不能如愿了!老板一脸赔不是,泼水的女工被老板骂得不知所措,我只好自认倒霉了。当我打的赶回家里重新换了一套衣服,赶到婚礼现场时已酒过三巡,为了不让同学扫兴,我强忍着刚才发生的事,但还是掩不住隐藏的不快。“
《 午夜惊魂——渣土车险些害命》郑先生经历讲述:
“某天凌晨1时。天还下着雨,我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载着满满的青菜,从蔬菜批发市场往回赶,到了洪山桥社区坡下村的西河旁边,突然前面一束强光直射眼球,伴着轰轰的声音,一辆渣土车疯狂冲过来,凭着本能的反应,我急忙向右转动摆头,说时迟,那时快,伴着一股风,我感觉到快要被撞了,把摆头抓得紧紧的,车轮紧贴着路边的石条与渣土车擦过,好险啦!车子过后,路面上留下一层的渣土,还有一个惊魂未定的自己。”
《一口“浓痰”上头顶》葛先生经历讲述:
“我对随地吐痰行为十分厌恶,特别讨厌那些不顾社会公德,把公共场所当成‘痰盂’的人。有次,我在路边逛街,一辆公交车从身边开过时,突然感到有东西掉到我的头上。用手一摸,湿湿的,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黄色的浓痰。旁边有人告诉我,这口痰是公交车里人吐的。当时第一感觉是非常不卫生,觉得恶心、直想吐,用纸擦了好几遍还是擦不干净,只能马上回家洗头。后来想想,都不知道是谁吐的,无缘无故碰到‘飞来横祸’,这最让我生气。后来在坐车时看到有人往外吐痰,我都会劝阻他们。”
《300面草坪禁踏标志受损》王先生经历讲述:
王先生住在江边,到了夏天,他总爱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到那里去散步吹吹风,十分惬意。可这个季节,到这里散步的人多起来,踩草坪的人也多了起来,很多孩子和年轻的恋人甚至在草坪上追打嬉闹。小草柔弱不堪,经过人们反复践踏,总免不了弯了腰,一些草坪更是露出了白色。小女儿不懂事,看着别人踩,也闹着要到草地上去玩,怎么说也不肯听。市民们讲舒服不讲束缚,“禁止践踏”的牌子根本不能阻止大家的脚步。王先生不无担忧地说,照这样下去,还有绿地会遭到破坏的。
以上讲述给我启示很大,文明其实是由细节而来,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已经是我们这一代小学生义不容辞的事情了。我们钟家村小学六一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邹老师的带领下,由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学习文明行为。每周班会活动上,邹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文明行为天天做。邹老师要求我们:集合排队有进场秩序;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一;站、立、行的姿势标准;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端正。。。。。。
做文明的事情。为了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环境的好处,我们班还成立了“义务清扫突击队”,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人人参与义务清扫,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干净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成果。使维护环境卫生,成为自己的事。
争当文明小卫士。我们班的同学们都积极争做文明小卫士,用文明行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学们的都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立志要养成文明习惯。
一个人美好的形象,是靠自己的文明行为塑造出来的。有时文明距你只是几十厘米的距离,比如,盲人在行走时,你悄然将前方的障碍物清除;有时文明距你只不过是一张纸的厚度,比如,当你站在木凳上摘下挂在树上的风筝时,垫上一张纸,下一个坐木凳的人便多了一份洁净;更多的时候文明就是我们多做一点点。
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灿烂鲜艳,我们的祖国也会因文明而更加美丽,微笑是我们的标准,文明礼貌是我们的信念,让文明的气息洋溢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梦想在文明礼仪的旋律中飞得更高更远。让我们与文明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