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广告成为污染源
作者:徐志鹏 单位:木兰乡塔耳小学 指导老师:陈世宇 辖区:黄陂区
自从出现商品,便有了商品的广告。我国古代酒楼前迎风招展的幌子便是广告。今天,无论是坐在家里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翻阅报刊杂志,或是走上街头,在公共汽车上、火车上,都会接触到广告。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曾经指出:“现在广告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教会及学校匹敌。”
当今社会,许多商家为了推销商品,花样百出,如不谨慎为之,我担心它会成为另一种污染源。
综观目前广告,有些内容和形式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其中是“偷梁换柱”型,利用汉字形异音同的特点,把一些成语、俗语改头换面,编成广告,大肆宣传,诸如“有口皆杯”的酒广告,“骑乐无穷”的自行车广告,“默默无蚊”的蚊香广告。这些广告偶尔为之也无可非议,但现在用得太滥,使一些刚刚学识字的小学生深受其害,作业本上出现了不少错别字,语文老师叫苦不迭。作为一个中国人,本应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祖国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广告如此泛滥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工具,在现代中国社会无所不在,这已经是很毋庸置疑的现实了。广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更要爱到社会的监督,主管部门应取其精华,否则我担心它将成为另一种影响精神文明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