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明同行
作者:吴佳枫 单位: 蔡甸区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彭汉芳 辖区:蔡甸区
与文明同行<?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温柔的阳光撒在美丽的土地上,一缕清风袭来,人们的生活怡然自得。邻居间和睦相处,互相互助;路人之间的相视一笑,精神振奋;马路上少年搀扶着老人,细声问候。好一派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所惊醒。
邻居间因为门前的一点垃圾争得面红耳赤,都不愿区主动去清扫;路人看见地上的白色垃圾也不主动扔进垃圾箱,随地吐痰的现象随处可见;马路上没有人去帮助那些残疾人、老人;学校里的学生满嘴脏话,疯打,追闹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人正跨过文明的栅栏。
曾看到过一个记者访问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科学家的报道,“教授,您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科学家答道:“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生受益的东西。比如,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是的,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与人交流要注视对方,上课发言清晰洪亮,开门时轻声慢步,仪表落落大方等。
是的,正是这些小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气质和素养。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也许会造成大的道德丧失的问题。2010年“十一”期间,北京11家市属公园首次推出9项免费公共服务、包括饮水、卫生间手纸、洗手液等。近日媒体就卫生纸,洗手液等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平均每个游客厕所卫生纸用量近3米。公园固然做了一件好事,但用纸量数字实在惊人。报道分析,有人居然为了一份卫生纸,专门去“蹭纸”,有时间就去消闲,同时顺手牵羊带回家。这种人将公用化为私有,失去了文明素养,违背了道德规范,尽显丑陋。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你不学礼仪,也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国家没有文明素质,也就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中国人到其他国家旅游,看到公共场合上,用中文赫然写着“请勿大声喧哗”。这说明什么?中国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重视国民素质修养,塑造中华名族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良好形象。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不必埋怨社会文明水平不高,不必自怨自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试想,中国这块面包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单凭我们这一点酵母,根本不能把面包发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应做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对社会起作用。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让我们把文明活跃到我们的行动当中,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们同行!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幅幅美好而温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