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艰苦朴素的接力棒
作者:刘语萱 单位:武汉市武昌实验寄宿小学 指导老师:周景 辖区:武昌区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的姥爷是个很小气的人。一次在清理文具时,我看见一个本子还剩下几页了,心想柜子里还有很多新本子,这个破本子,用完了就扔了吧!顺带着,我还一并将几支没用完的铅笔也“扫”进了垃圾桶,反正我有了一个漂亮的自动铅笔,这些铅笔要不要都无所谓了。这时,姥爷走了进来,他一眼就发现了垃圾桶里的本子和铅笔,他皱着眉头,把它们一一捡了出来,然后生气的说道“这么好的铅笔还有本子,扔了干嘛?”我连忙解释道:“本子已经用完了!”“这不是还有几页吗?”“只剩下两三页了,不相当于用完了吗!”“你可以用这几页纸打草稿呀!那笔呢,这么好的笔也不要了?”“家里又不是没有了……”我一边嘟囔着,一边极不情愿地接过这些东西。平时,姥爷也是这样,家里的什么东西坏了,爸爸妈妈都说扔掉,可姥爷都会想办法把它们修好,继续使用,为此,爸爸妈妈没少埋怨。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姥爷:“姥爷,我们家又不缺钱,你为什么这么节约?”姥爷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身为一个老党员,艰苦朴素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在姥爷的带领下,不知不觉中,我发现我有了一些改变,我会把旧本子整理好交给姥爷拿去回收站,我不再大手大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我越来越懂得姥爷说的话的意义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多数家庭的收入增加了,我们小孩子手头的钱也多了,在这种形式下,浪费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环顾四周,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班讲台的抽屉里堆放着很多的红领巾,大量的铅笔、钢笔等文具,那些都是同学们掉的,可就是没人认领,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反正,有人会给自己买;每天中午,饭盆里都会有许多我们倒掉的饭菜,理由是:不好吃!确实,我们的日子是过好了,但是我们国家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还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连书都读不起。我们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因为我们在享受、在挥霍的时候,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渴求。当然,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也并不是说就要像过去那样吃糠,嚼野菜,去穿破衣服,打补丁,而是不要养成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习惯,即使家庭条件再优越,也不应攀比,成为学校的“大款”,社会中的“贵族”。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们可以从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将节省下来的东西拿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我们既修养了自己的品德,也帮助了他人。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做起,从我开始做起,将党的艰苦朴素的接力棒接过来,并将它继续传递下去吧,我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之下,我们祖国的明天定将会更加美好,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定将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