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文明齐步走
作者:成绮雯 单位:青山区钢花中学 指导老师:谢晶 辖区:青山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再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跟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经走了半截,而我现在是空手,请您先过去吧!”他把“请”这个字说的很响亮,很情切。然后自己紧紧的贴着墙。让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吗?
一个社会的公众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共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着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有一次在家里,我看到爸爸从窗外扔烟头,我家住在三楼,从下面扔烟头,万一砸到别人,把别人衣服烧了怎么办?我总是根爸爸说,爸爸总是无所谓地说:“不可能,放心好了!”直到我一看到他抽烟,就说:“家里有烟灰缸,不要往外面扔!”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天下,其有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完善自身的认识水平;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么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吗?明代大学者王于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根从来没有接受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