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在武汉
作者:彭照云 单位:武汉市第二十八中学 指导老师:周西桥 辖区:江汉区
城 管 在 武 汉
二十八中初二(1)班彭照云
在各地,“城管革命”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这是得力于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支持。要想从根本扭转城管软助,我们要解决的是城管部门角色尴尬的问题。
城管的工作对象多事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不可避免地涉及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普篇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下,城管越是卖力工作,就越不可能得到公众的理解,而越是表现出色,就越会遭人诟病。但是,城市秩序却又往往需要依靠城管维持,因此,也就注定了城管必须直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舆情专家沈阳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传统媒体中,城管形象的支持率是5:3:2,正面是5,负面是3,中立是2;但在网上,却变成了9:1,负面是9,正面是1.这说明,很多公众并不理解城管的工作。
其实,城市管理,“管”是过程,是手段,“理”次啊时目的,是城管工作的落脚点。我们不能只“管”不“理”,在“管”时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通过“理”就能很好的解决。
洪山区55岁的城管局执法队员杨维勋,有“管”,每天,老杨都会拿着对讲机,推着二八破自行车,带着除去小广告的铲子,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更有“理”,总是和和气气,执法充满人情味。看见菜场小贩出店买菜,占用人行道,老杨连午饭也来不及吃,揣着几个烧饼,就死守菜场门口。看见超市水果摊摆出店门,老杨和颜悦色地提醒店主收拾一下,还帮忙一起往里搬。如果其他城管不耐烦,嗓门大,老杨还会及时制止。没有训斥,没有争执,没有暴力,只有劝导,教育和沟通。城管形象变了,工作自然好开展。
诚如江夏区城管局局长范江斌做客大楚所说:“我们主张,在执法过程中要把服务融入管理之中,做到‘微笑服务’‘和谐管理’,杜绝粗鲁,不文明的执法行为。”
只有这样,实现“执法型城管”向“服务型城管”转换。在武汉强力掀起这场“城管革命”中,实施六大工程,整治几个突出问题,使我区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