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常伴我们左右
作者:廖杨雯 单位:武汉育才美术高中 指导老师:张思萍 辖区:江汉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更应牢记传统,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让文明礼貌的言行常伴我们左右。
《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都是古人为幼儿编写的朗朗上口的经文。其中,《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和教诲。文中,首先要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说我们做事要严谨有信用,要对大家有爱心,主动去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如果做到了这些,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看书学习。
在这个注重细节的时代,一个称呼,一问候,一个举动,都可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印象的好坏就在于你的言行是否出自对他人的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
文明,是社会的爱,让人感动;文明,是心灵的触动,让温暖常在;文明是钱财,权势买不到的东西,但它却无处不在。世人常说:“中华是文明古国!”家长常讲:“我国是礼仪之邦!”老师常说:“文明是交朋友的最重要原属!”<?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在新加坡,有些旅游的地方、工业、餐馆饭店都用中文来表示警告语,例如:请不要随地吐痰,这说明有些中国人是不讲文明。我国某高校校长在一次演讲会中语重心长的说:“不讲文明也是国耻。”
无独有偶,在西班牙交流都用英语,可是一些警示牌上写的都是中文,如:“请勿随地吐痰”等,有人问当地人,别人说:“这些行为都是中国人做的。”难道这就不是国耻吗?
还有我们很多同学都把文化知识放在首位,却常常忽略了一些社会公德的培养。文化习惯的养成,恰恰是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护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 ,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那么学习环境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现在,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首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纯常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争创文明城市,不但要从我做起,还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民族的整体素质才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会繁荣昌盛,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