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首页  活动简介 参与方式 奖项设置 评选方式 作品展示  主办: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城管局、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

为进一步做好“城管革命进校园”工作,发挥中小学生参与“城管革命”的作用,营造“城管革命人人关注、城市文明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联合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助推城管革命有奖征文活动。本本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通过有奖征文激发中小学生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城市管理的关注与思考,从小树立“文明无小事、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详细]

高中组

大手牵小手

作者:梅治  单位:武汉市黄陂区第七中学  指导老师:张新芹  辖区:黄陂区


现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我们的家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汽车塑料袋电池等发明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在这些好处的背后,却隐藏了许多危害,如汽车的尾气破坏了臭氧层,大气层,工厂排出的废气污染了以往清澈的河流……….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生活中,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把手中的垃圾扔在地上,而家长却视而不见,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这样,那我们生活的社区自然就会变得脏乱,而且你们想一想,这些垃圾腐烂后,空气也就变得臭了,谁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呢?在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并且让许许多多的地方都成了‘生活垃圾场’。多少年前,空气很清新,白云洁白无暇,没有意思污染,周围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的飞翔,这是多么让人眷恋的情景啊!但现在,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蓝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浓浓厌恶遮挡着的天空,汽车的尾气川流不息地排放着,引起人们一阵阵的咳嗽,化工厂上空浓烟滚滚,污水排放到河里,导致大量鱼儿死亡。这就是城市现在的真实写照啊!往日的情景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见到呢?

据资料记载,地球上城市居民约有70%《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此过早死亡。每天有1.5万人死于饮用污水,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工业各种喷雾剂,冰箱,空调等每天把1500多吨氯氟烃排入大气层,它们是造成臭氧层空间的罪魁祸首,每天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有5600万吨,‘温室效应’就是因此导致的,每天有5.5万公顷的数目被伐。161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荒漠化,每天有14万辆新汽车上公路,各国400多座核电站产生26吨核废料,还有1.2万桶石油泻入海洋,看了这些数据,你们不觉得可怕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看见绿树么,会不会是取而代之的一片沙漠呢?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曾经,她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地球妈妈的脸上开始笼罩起阴霾,她开始哭泣,开始呻吟!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小手牵起身边的每一双大手,让我们的母亲回到曾经,为天更蓝,草更绿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与方式

1、征文对象:全市中小学生
2、征文内容和形式:
  全市中小学生以自己和家人以及亲友、同学在参与城管革命实践中,针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乱吐乱扔乱穿马路等十乱行为的通告、武汉市民文明公约、武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四倡五治”、“六个文明有礼”(以上内容详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行为规范读本》)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调研报告、社会实践体会等等,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1200字为宜。
 征文稿件必须注明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区、学校名称、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姓名。
3、征文截止时间:2011年11月30日(以电子邮件时间为准)。
 征文投稿采取电子版形式,地址为: 武汉文明网(hbwh.wenming.cn)。

奖项设置

  本次征文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另设最佳组织奖10名。获奖选手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组织奖颁发奖牌。获奖征文集结出版。

评选方式

  征文选登:11月初至11月底,《武汉晨报》、《现代少年报》每周刊发专版选登部分优秀征文。本专栏将登载全部学生征文。
  网上投票:征文登载本专题后,即可在相应文章后“评星”,给你喜欢的文章投票。
  初选复核:按区分拣集中,分区组织各区文明办、教育局、城管局、团区委对本区中小学生征文进行初选。初选工作由各区文明办、区教育局牵头组织。12月中旬,由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对各区初选征文进行复选审核。
  综合评定:12月下旬,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组织评选小组,在初选基础上,结合网上投票情况,对复选征文进行评比,选出最后获奖的优秀征文。

我是小小主人翁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小交警”助力“城管革命”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未成年人助力“城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