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市
作者:汪韩 单位:解放中学 指导老师:万丽萍 辖区:江岸区
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市
武汉市解放中学 九年级(3)班 汪韩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保护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国家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作为家的主人,我们又怎能忽略呢?朋友,新世纪在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效应不断“猖狂”、森林日益消失、......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么?朋友,可曾记得,我们的前人的环境是那样美好: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我们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而看到这样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在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方便面盒也不少见,而做清洁的同学扫的汗流浃背;在池塘边,看到湖面上漂浮的垃圾袋,顺眼望去,一条条鱼“翻起了肚皮”;走在马路上,乱扔的塑料瓶、纸屑随处可见,只见清洁工人一个个弯腰拾起,还甚至,车上的乘客随意乱扔,砸到了某个正在打扫的清洁工,却没有丝毫的感觉。又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还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一系列的事情与我们今天文明城市的方向还差之甚远。在国外又何等的令人羞辱,有些国家公共场所的标语大多是用英文写的,但其中的文明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朋友们,为何还默默无声?为何还一直等待?不要再犹豫了,让我们从小事做起,都知文明、讲文明,那么不言而喻我们的城市就文明了。
怎样才能做到让大家知文明、讲文明呢?我建议,我们应该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使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用课堂学到的安全知识和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一起维护交通安全,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也可以通过发传单、交通事故案例等形式,让市民树立创建文明城市意识,达到自觉形成踊跃参与该活动的新格局,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创建文明城市,坚决反对破坏城市文明的不良行为的目的。这样,不仅发挥了小手拉大手的主要作用,也为今后社会的文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又想起有位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要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积极参与“小手拉大手”,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自觉搞好环境卫生整治、不乱扔东西、不破坏公共措施、不讲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朋友们,文明城市正呼唤着我们,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参与“小手拉大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传承文明,践行文明,为创建“两型”社会,创建文明武汉出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