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作者:吴雅然 单位:汉阳一中 指导老师:张德祥 辖区:蔡甸区
改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突然想到,早晨骑车上学,竟未被风沙迷住双眼,怪哉。
——题记
最近,学校里、学校外的事有点多。
自从有了“三礼”,一堆“细节”规矩多了许多,无一不是提倡“三礼”,外加上若是有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必是要小到记录,大到被通报,那叫个严肃整顿。虽然同学们大多怨声载道,说这不好,那不好,骂曰:“监狱试教育”。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其成效总是好的,在老师、校领导的绞尽脑汁之下所想出的N多对付我们这群顽皮猴的条条款款的约束之下,咱们的劣性总算有了收敛。虽然犯事的人总会是有的,但不会似以前那么泛滥,当约束成了习惯,那么那些条款也就失去了管制作用,而正气恒存。
人嘛,总是在被教训之后才明白什么为“不该”。
一开始是会不适,但时间一长适应习惯之后,“三礼”存心,一切的“管制条约”也就不觉那么严苛了。
相比校内的点滴改变,校外的改变速度不得不让我惊叹。
我是走读生,校外的所发生的一切尽在我眼中,我的记忆表明这一切改变真实存在。
沥青路,铺上了;斑马线,画上了;红绿灯,安上了;道路宽敞了,交通便利了,绿化越来越好了,街道小区垃圾也少了。行人依旧来来往往,车辆依旧行驶去远方,鸣笛,很少了,交通方面的管制越来越严谨,人们的文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一个大多数人愿意看红绿灯,与被环卫工打扫得很干净的公路上,有谁愿意去做那个“红灯行,绿灯停”,以及乱丢垃圾,专门破坏他人劳动成果的特立独行之侠?不论什么时代,什么地点,特立独行的人,在道德认知上是优的,行为不可让人认可,但若非是优良行为而专干性质败坏的事的独行侠,往往是扎眼的,令人鄙视的。
所有的一切,因环境的改变,人的内心亦不自主的发生了改变,以无到有,人们才能意识到它的好,才会珍惜,当环境变好,人们的素养内涵变高时,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也会显得十分珍重,因此,若要提高人民素养内涵,环境必须向好处发展。
一个地区,能想到并着手于改变就已经证明其思想上的觉悟,但这往往不够,最终是否是真正的有觉悟,还得看其改变的结果,我期望着未来改变后的蔡甸。
和校外不同,校外是由人内心自我生出的感受,由环境的改变而滋生出的人的约束而促使人改变,校内则是用条款直接制约,虽然反映不太好,但成效也是大的,其作用在于逼我们习惯。习惯不去犯条款中所规定不能犯的错。当其失于效用时,就成功了。
用最直接的来制约往往不易被接受,被制约方往往顶头皮上,但后期就好了。
虽报怨总是有的,便校方不会因此而取消规矩,同学们什么时候习惯,什么时候就熬出头了。
校内、校外都在改变,我可以预想到一个有秩序的未来,只要坚持,有决心,一切总会好的。
我们正改变,还会一直改变。
有规矩,也不是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