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彰显高贵
作者:李诗贤 单位:汉阳一中 指导老师:肖俊卫 辖区:蔡甸区
三礼者,礼仪,礼貌,礼节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若说礼貌是对人思想的禁锢,礼节使人显得迂腐——这也是仅仅就当今中学生而言——那么三礼的精髓就全在这礼仪之中了。
大多数中学生不接受三礼,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们把“礼”看成责任、负担,选择承受,就会使自己言行不一,心口不一,是大大的限制了人们的个性的。
其实这一切要归结于错误的宣传和人们错误理解了。
自从我们上古时代以来,便有了关于礼的制度。实在早于孔子之前,就有了初具规模的礼乐制度了。
再来摊点题外话,有人很羡慕天子,天子也确有令人羡慕之处,礼乐制度中也有明确体现,君王才能用的七七四十九人的队伍作舞,并演奏专属君王的乐曲。这在人们看来是君王的特权,但却也是君王不可违背的礼仪规定。
礼仪制度中还有着这样的规定:君王必须头戴琉璃金冠。看起来是奢华无比,实则不然,倘若你也每天顶个十多斤重的东西,就算别人淡然视之,恐怕你自己也无法淡然吧。而皇后门则更惨了,一身行头,少则也有几十斤重。
当然。他们承受着礼仪带给他们的痛苦。也享受着礼仪给他们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优越感。
由此观之,其实地位越高的人,礼仪对他们的束缚就越大。也就是说,愈有礼仪人,地位也就愈高。
礼仪,是高贵的体现。这一点,中国与其它国家大同小异。
在中世纪的欧洲,小到骑士,大到公爵,为了区别与其余人不同的高贵,拼命去想一些能使自己显得高贵的言行举止。
于是,在历史的沉淀,人们的约定俗成下,一套贵族的基本礼仪制度便形成了。
在西方,男性要懂得绅士,即是懂得荣誉、宽恕、谦让;而女性,则是要懂得温顺、和煦、矜持。这些,也是完全适合我们的。可见在礼仪方面,世界各地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也说明的礼仪制度的可行性。
而今,礼仪制度也平民化了,也可以说是,普通的人们也能感受那在过去专属于皇室、贵族的礼仪了。这样看来,我们实际上是受益的啊,又有什么理由去抵触,去抗拒。
帝王、贵族之所以显得高贵,一大半都要依仗于礼仪制度,而将这些礼仪沿袭至我们身上,不久可以令我们显得高贵吗?
高贵的气质,不是他人赋予的,而是由自身散发的,只要我们能恪守礼仪,久而久之,我们也能变得富有气质。
说什么礼仪是规矩,是规章制度,相信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空话。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般人都不愿被无形的枷锁所束缚吧。
但,这枷锁变成华丽的外衣的时候,又有什么拒绝它的理由,即使它再笨重,再有束缚感,人们也不会脱下它,因为那是个人荣誉与身份的象征啊。
礼仪就是我们装饰自己的外衣啊,那么,为此小小地限制一下自己,又有何不可呢?
礼仪就是我们装饰自己的外衣啊,那么,为此小小地限制一下自己,又有何不可呢?
在私欲横流的今天,呼吁大家展现礼仪之邦的风范必然会被多数人嗤之以鼻。那么,我只想告诉大家,保留礼仪,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展现一个高贵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