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汉之风姿,日益怡赏矣
作者:卓志云 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高二(4)班 卓志云 指导老师 李玲 指导老师:李玲 辖区:江岸区
冀汉之风姿,日益怡赏矣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高二(4)班 卓志云 指导老师 李玲
遥想武汉当年,楚王故郡、民国首府、黄鹤之乡、千湖之壤,引得诗仙赞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遂得“江城”之美称。由此观之,汉之风貌,应尽天然,极修整。然今人言汉,皆曰“脏乱”,何哉?窃为摊贩祸首耳!
汉之摊贩,星罗棋布,遍及三镇,以吃食谋营生者尤多。此类小摊,多见于大路边,小巷口。摊之貌本不佳,破旧欲颓,有碍市容,所生渣滓,有道者,收之于桶;图便者,弃之于途。过早小摊之况已不堪言,夜间大排档更令人不忍视之。摊每毕,地极脏乱,碗箸横行,碗箸尚便于清理,油汤污水何如?日之久矣,条条“油马路”应运而生。其路之滑腻,人难以行;其燥热时之恶臭,难闻难近。又兼以卖菜摊贩弃之烂菜叶,腥鱼鳞类,武汉多少街,多少道,竟任摊贩毁至如斯。此谓武汉之脏。
摊本已占位,为营利,摊主便环摊铺桌设椅,摆盏安箸,遂益多道路“沦陷”。桌椅多,则食客多,食客多,则车多,车多人多,则路乱矣。晨间菜摊,摊主置运菜车辆于路旁,毫无秩序可言,是时车流人流甚大,以致街屯巷塞,水泄不通。再者,地上广场,地下通道,天桥上,商场旁,诸如此类人流量大之地,摊主们“慧眼识商机”,占地为摊,列物而售,道本极狭,置摊益狭,行人摩肩接踵,挥汗如雨,若停步购物,擦碰难免,笔不容形。此谓武汉之乱。
今武汉门庭尽摊位,路旁皆排档,看似商贾云集,经济繁盛,实则形态低端,竞争无序。此“马路经济”,距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实远矣。自2001年,市政府早着手整治,无奈摊贩 “马路游击战”打得漂亮,打得顽强,因而未见其效。政府也陷入两难,若任其逍遥,市容尽毁,实施劝阻,无济于事,如绝其摊,则断其食,恐出更多社会问题,反而不利,那应如何?
鄙人以为,双赢尤佳。何为双赢?愚计,市政当局不妨发出可供申请之小摊数量,划定摆摊地点,对摊地应有科学规划,力求既不阻当地之交通,不碍四周之民众,又顾及小摊之客流。周末在某些商业区,政府可规划临时市场,大型商场旁,可提供若干摊点,供摊贩经营。摊旁增设垃圾桶,小贩之摊车,摊位类,必有序停放,极洁净,尽美观,令武汉摊位成汉之好景,而非市之牛皮癣。此外,申请到的摊位须持有政府签发的“许可证”,免生抢摊之事,便于市局管理。定时出摊,收摊,摊毕,令专人查,若有脏乱,首倡教育,屡教不改者罚,再犯者吊销许可证。
若如此,市之脏乱可缓,市之整洁可现,冀汉之风姿,日益怡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