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与文明
作者:张志梅 单位:新洲三中 指导老师:段文桥 辖区:江岸区
我们的教育与文明
新洲区第三中学 二(15)班张志梅
从幼儿园开始,阿姨们便谆谆教导我们:“小孩子要文明礼貌。”直到现在“争创文明城市”“做文明有素养的公民”的标语和旗号比比皆是。何为文明?人们叽叽喳喳,个个说得有头有理。可你今天“文明”了吗?鸦雀无声……
在这个70后主宰,80后奋斗,90后横行的社会里,在成王败寇的竞争中,国家依然苦口婆心地宣传这似有似无的文明意识。可君不见公交车老弱病残孕座上一校服男心安理得地安然入睡;君不见某高等学府的河段上星星点点的飘着泡面盒与塑料瓶;君不见“爱护草坪”的警示牌下稀稀的杂草……莫非文明真的只是有形的文字和无形的形式,真的只是社会发展到较高的文化程度的表现吗?耸耸肩,无法回答。
前段时间,公交车上老奶奶站在一学生旁但学生却熟视无睹,旁边有人提醒该学生,那学生却答:“我是90后,我们平时多累啊,坐车还不许我们坐会儿吗?”
这就是高素质教育培养出的“高素质”的公民吗?这是大家一直思索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培养出了一批高技能的怪物,一点都不为过。“文明”似乎经常在提起,可又有多少人能去做呢?如今中小学新课改以后,也有老师布置一些作业让人去实践文明,体验文明。当记者问完不成“文明让座”任务的小女生时,小女生哭诉:“公交车上没有人让座给我,我又如何让座他人呢?”令人汗颜。
有一个中国学生留学美国,可一天早晨不小心走进女厕,他“急中生智”叫了句:“赛哟拉拉”(日本人常用问好语)。于是后面的美国人就骂道:“可恶的日本人!”
他真的是为了维护中国的面子而做出的正确举动吗?我们听完这个故事笑过之后能够引起深思吗?他的文明意识早已在脑海中淡薄,也许他的学历很高,但是文明素养却远远配不上他的学历,他可以向别人赔礼道歉,无论别人原谅与否,至少该显示我们的文明礼貌。而不该用这种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过失。若人群中有认识你的人,那么,别人对你或你代表的国家的看法,就不仅仅只是愤怒而已。
校园里女孩子骂脏话早以不鲜见,垃圾箱旁经常有一圈未投进的包装袋与苹果皮。而下课后楼梯中推推搡搡,叫骂声此起彼伏。走出学校脱去校服,有谁还能知道,你是中学生。
中国的教育事业从来只是应试教育,大家都在不停学习,什么“文明学生”“十佳少年”都是看成绩,看是否勤劳刻苦。还有时间讲文明?除了领导方便自己管理在训话时强调几句,老师领导充盈耳边的皆是成绩。这就为何在“做文明学生”的条幅下还有某生吐痰于地的印迹。
外国人认为“教育就是让人学会如何去生活”,而中国学生却不能忍受应试教育。在中式教育中,文明几乎没有立锥之地。文明似乎仅出现在演讲的话题里和政治历史书的知识点里,没人强调让学生如何去实践文明。但愿中国的教育能够让人懂得更多的文明与素养,仅仅用知识浇灌,花朵开的再美,也只是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罂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