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处处开遍
作者:曾佳玥 单位:武汉49初级中 指导老师:彭广友 辖区:青山区
文明之花 处处开遍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弯弯腰捡起一张纸屑,一片垃圾,世界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但是少年文明才意味着国家昌盛。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对方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原来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篇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几万块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与美好宁静的校园对比,那些不文明的瘢痕仿佛深深烙印在心间。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清朝时,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可能!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
与其拥有讲哲理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影响自身素养,大则损国家声誉!那么,如何维护自己的文明修养呢?
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到一些同学肆无忌惮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文明,不止体现于自身表现,还在于对身边人的熏染,像一粒酵母,烘焙文明的面包!我们要用文明感染周围的人,那么,让我们共同齐步向前走,大手拉小手,为精彩的未来,留下一串脚印!
武汉市49初级中学 初二二班
曾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