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作者:蔡婉芊 单位:武汉市汉阳区铁桥小学 指导老师:杨红莉 辖区:汉阳区
讲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在孩子牙牙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礼貌,进入学校,老师教其文明礼貌,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赏心悦目。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就拿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来说吧。两辆汽车相继从一个幼儿的身上压过,途经的18位路人居然视若无睹,最后还是一位拾破烂的老奶奶把这个可怜的幼儿抱起来,站在原地等着她的父母。最后那些视若不见的人竟然辩解道,什么“天气不好,看不清楚”等等,可是我认为,这绝对不是理由,既然天气不好,看不清楚,老奶奶的视力能好得过那些年轻人和年幼的孩子的视力吗?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们“良心的影子”,已经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如果不是那位老奶奶,小悦悦说不定还会被更多的车压过去,身上的伤或许会更重。虽然可爱的小悦悦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她的离去,不是给我们留下了警示吗?她的离去更让我们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层隔阂越来越深,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那堵墙越来越厚。
人们都害怕别人把一些罪名嫁祸到自己身上,可是如果你真真正正救了一个人,又有谁会把罪名嫁祸到你身上呢?那“英雄”的美称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我这样认为:我们应该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温暖的援手,这也是一种文明,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此,我认为文明的一大因素就包含文明习惯,而文明习惯的养成因素就是人格修养,所以,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身边做起,首先是要把自己管好,再去感染别人。
为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我想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一、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我们应该看着国旗,大声地唱响国歌。二、不说脏话:在学校使用文明用语,不能随便骂人。也不能说武汉话,要说普通话。三、活动中的姿态要有些涵养,不能太大大咧咧,行为举止要有礼貌。
文明和不文明都是习惯,有文明习惯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都是文明的体现;反之,没有文明习惯的人,你硬要他注意种种文明礼仪的规矩,即使他硬着头皮照做了,在内行人看来,还是“强盗扮书生”,学不像,要露馅。从报纸上看到:随着出国旅游的日渐红火,有些国家的餐厅里辟出了“中国人专座”,这不是对中国人的特别重视,而是嫌中国人太吵闹、吃自助餐太浪费;在一些欧洲国家的厕所里有醒目的中文提示,如“排队”、“冲水”、“洗手”等;有的国外飞机上多次用中文播音,提醒乘客“不要将飞机上的毛毯、耳机、餐具带走”,这是专门针对那些贪小便宜的中国旅客而播的……这就是“惯性”,在国内不文明惯了,到了国外依然故我,结果是损害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这便是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家人民的所作所为,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说出来简直是让人觉得鄙视!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开展广泛持久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以强化人们讲文明礼貌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培养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形成无论在家庭、学校、单位、社会都能够自觉自愿地讲文明、讲礼貌。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养成文明好习惯,养成礼貌和好习惯,继续让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