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
作者:冯辰晨 单位: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六中 指导老师:陈颖 辖区:青山区
在我的记忆当中,城市的街道似乎一天天变宽了,变干净了,高楼大厦亦拔地而起,各种城市的配套设施也逐步在完善。城市发展到今天也着实不易,这不仅仅得益于政府在城市硬件设施方面的大力投入,当然,也跟我们这个城市当中重要的角色----人,是分不开的。宽敞的街道,道路两旁的绿荫给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了很多亮色,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对这座城市造成伤害。有些不文明的行为自己首先要摒弃,不仅这样,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好的习惯和想法传递给其他人。
城管一直是个老大难,可当“老大”认真上了街,城管或许就不难了。很显然,“马路办公”是一个挺不错的城管创意。它集“包干责任制”和“现场办公”两种工作模式的优点于一身,对于城市管理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都能够做到快速发现和即时处理,有利于持久保持和真正提升城管水平。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几年,各地的城管部门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或者更好地服务社会,出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工作办法:为减少对立情绪,变严肃执法为微笑执法;为一举解决市民买瓜、瓜农卖瓜还有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问题,专门制作并发布“西瓜地图”;为加强沟通与互动,专门开通城管微博;为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行为,专门建立了数字城管;为了防范突击违建,专门开展假日巡查;为敞开大门问计市民,专门开展城管社区行……
常言道:“牙齿和舌头之间常会磕磕碰碰”。在日常工作中,对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城管”和“市民”来说,产生误解和矛盾也就再所难免。然而,武汉城管遵循亲民服务理念,做到文明管理、文明执法,有效地化解了这一矛盾。笔者亲眼目睹一件小事后,印象尤为深刻。
前几日,我到亲戚家游玩,那天路过纸坊街,武汉区城管行政执法人员也巡逻至此,看到一家店铺将物品堆放在门前占道经营,城管巡逻发现后,便对其进行了批评,责令其搬进室内,该店女主人满口答应。约半小时,当城管队员再次来到此处,发现其原地未动,于是城管队员再次予以劝说,哪知女店主不以为然。在多次劝说无果时,便对其物品进行依法暂扣,一看城管动真格,该女店主竟耍起泼来,躺在地上又哭又闹,嘴中还大声叫喊:“城管打人啦!”引来许多市民围观,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跟着起哄,一时间,让城管队员骑虎难下。正巧笔者路过此处,目睹城管队员文明执法,并未打人,甚至手上还被该女店主抓破流血,依然保持礼貌,执法中也无不妥之处。后在笔者和几位知情人解释下,起哄围观的市民明白真相后,都夸城管队员做得对,有几个起哄市民都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耍泼女店主“假戏”被揭穿,失去众人的支持,此时也许是良心发现,她主动向城管队员承认了错误,接受了批评。城管队员虽然受了委屈,也没有计较,主动帮助其搬运物品。城管人性化执法使女店主深受教育,不住地向城管队员赔礼道歉,表示今后一定会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不占道经营。
通过这件事,从中不难看出,女店主行为明显欠妥,城管队员的做法令人称道。武汉城管在遇到不配合工作的被管理者,并没有采取粗暴的方法,而是用平和的心态、文明的方式教育和感化,使被管理者自觉、主动改正错误、配合管理。凭心而论,从早至晚,城管队员为了城市的整洁和亮丽而忙碌,工作辛苦有目共睹,有时在管理中还要受到被管理者的冷言冷语,甚至辱骂殴打,看着他们受到侮辱和委屈,实在令人于心不忍。反之,我们的被管理者是否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城管队员,看到影响市容、违规占道经营等现象,能无动于衷吗?如果有人侮辱你,会有何感想?再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大家都不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那么城市不就乱套了吗?因此,凡是总想着个人利益,而损害城市形象和环境,于情于理都难说得过去。
当然,光靠城管人员的文明执法、文明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需要被管理者的支持和理解,作为被管理者也应改变观念,提高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城管人员的工作。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据了解,武汉区城管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亲民理念、文明管理、“人性化”执法,从而化解“管理”和“被管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拉近了“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牢固树立城管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喜看今日武汉,面貌分外靓丽,家园格外整洁。我们从武汉城管出色的工作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坚持文明城管,才能创建和谐武汉。
“大城建时代的城市管理为什么难?关键就在于一点:各方的利益太分散。”昨日上午,武汉市政府参事、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光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000工地下的大武汉,“城管革命”要想有效果,必须让政府各部门、城建各单位、社会各群体等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捆绑在一起,抛掉各自的小利益,共同推进武汉的城市建设。
大城建亟须推动“利益共同体”
武汉的城市管理面临着很多城市不曾有的压力。历史欠账太多,让武汉近几年多个重点工程同时开工,5000多个工地分布在武汉三镇,挤占道路、粉尘污染、噪音扰民等现象,是武汉历史上从未遇过的困境。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需要理解,需要资金,更需要智慧。”李光说,这种背景下的武汉城市管理,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府官员、城建单位、建筑工人以及每位市民,都是系统工程中的一员,而所有的这些人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为城市环境的好与坏,跟每个利益群体都相关。
李光举例:人们在自己家时不会随便吐痰,不会乱扔垃圾,为什么他们到了街头,到了工地,就会不擦围挡,不做好降尘措施呢?就是因为他们
城市的共同利益,丧失自我约束。
从社会行为学的规律来看,人们往往有从众心理,当看到周边的人都不顾公共利益,他自己也就会放松要求,导致“你乱我乱大家乱。”。
不作为让坏习惯成为自然
但要玩转“利益共同体”的全民城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李光说,首先政府部门要真正“动”起来。实际上,关于文明施工、线网规划等方面,政府都是有文件或法规的。最后给人“脏乱差”的感觉,就是因为一些部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比如《长江商报》前两天做过的“噪音之扰”的报道,噪音不是没有部门管,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管得不到位,管得不彻底,导致一些工地或单位对法规没有敬畏感,“当坏的习惯成为自然后,城市环境就会越来越坏。”
“武汉"治庸风暴"非常好。”李光说,“城管革命”就是要“革”那些不作为、慢作为官员的“命”。近段时间,可以感觉到城市环境已经有了一些好转。李光认为,重要的是要让“治庸风暴”持续走下去,让“城管革命”持续做下去,让各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地、实实在在地管下去。
加大宣传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李光说,“利益共同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谈起武汉的“脏乱差”,很多武汉人都恨得咬牙切齿,也会说有些人素质不高,但自己也会端着热干面上公交车,也会随地吐痰,也会随手乱扔垃圾。为什么会这样?李光认为是社会公共道德标准在降低,“这里面原因很复杂,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教育的原因。”
具体对武汉来说,5000多个工地同时施工,则更多的体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上。要是这个工地不注意围挡的清洁,那个工地不实施降尘的措施,整座城就显得有些乱。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修复。李光说,政府部门、媒体应该通过不断的宣传来提升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配合“城管革命”。
城建时代必须有超前意识
政府在推动,民众在响应,还只能说建立了“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想让它玩得更转,还需要有创新和超前的意识。
武汉多个重点工程同时开工,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在弥补历史欠账。但如果现在的规划、现在的工程不具备超前和创新的思想,那么5年之后、10年之后的武汉会不会又要弥补现在的欠账呢?
李光又举例说明:武汉推广公交电子站牌,但其优越性却几乎没得到体现,而在几年前就已推广电子站牌的杭州,站牌都已具备GPS服务提醒功能,为什么后来居上的武汉反而比不上杭州?
再比如,山西省大同市是著名的煤城,当地的运煤货车都是全封闭式设计。而武汉呢,渣土车车尾部还留下一个空缺。
“武汉大城建,给城市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李光说,如何利用超前和创新的思想来规划这座城市,这也是大城建时代的武汉“城管革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