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首页  活动简介 参与方式 奖项设置 评选方式 作品展示  主办: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城管局、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

为进一步做好“城管革命进校园”工作,发挥中小学生参与“城管革命”的作用,营造“城管革命人人关注、城市文明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联合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助推城管革命有奖征文活动。本本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通过有奖征文激发中小学生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城市管理的关注与思考,从小树立“文明无小事、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详细]

初中组

文明新风尚

作者: 朱昕苗  单位: 武汉市第49初级中学  指导老师:王传国  辖区:青山区


"文明"这一词我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可以说在每个人的口中很容易地说出来,可是让自己在社会中做出这一点却很困难,一个看他(她)的内在美首先是看他的言行举止文不文明,我想,拥有内在美的人应该很少吧!<?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能体现自己内在美的地方特别多,可惜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外在美”而忽略了文明一词:

    在公交车上,可以说是人挤人,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了间隔,里面的空气似乎令人窒息,车上没有空位置,我只有无奈地站在一旁,手扶着栏杆,突然之间,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一位看起来似乎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他环视了四周,看着坐位上的人们有的翘着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看着报纸;有的人戴着耳机,并跟着音乐摇晃着脑袋,做出一副自我陶醉的神态;还有的人似乎看到了那位老人,但因为不想让座位,故意把头扭朝窗外,紧皱着眉头。我想,这些人不是不懂得文明礼让,而是他们的心中没有怀着一颗同情、感恩的心,没有深刻地领会到舍己为人的深刻含义。

在马路人行道上也有些不文明人的身影,乱穿马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人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正是因为有这些反面角色的表现才更能体现出我们的文明。

    在家中,除了学习,我还是爸爸妈妈的生活好帮手,一丝不苟地认真做好分配给我的每一件事。另外我会利用休息时间到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叔叔阿姨们被感染了,不但纷纷竖起大拇指,还参加到我的行动中。在公汽上,我会毫不犹豫地让座给老人和小孩,他们向我投来感谢的笑容会令我兴奋不已。过马路时,我会耐心地等待着绿灯亮再走,有时,和我一同行走的大人为了赶时间,想闯红灯,而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劝阻了他们,大人们连夸我是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校园内,老师和同学都是我的朋友,遇到老师我会亲切地向他们问声“老师好”!

这些是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用我的热情,付诸行动之中,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文明城市之花越开越灿烂,“讲文明,树新风”从现在做起!

参与方式

1、征文对象:全市中小学生
2、征文内容和形式:
  全市中小学生以自己和家人以及亲友、同学在参与城管革命实践中,针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乱吐乱扔乱穿马路等十乱行为的通告、武汉市民文明公约、武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四倡五治”、“六个文明有礼”(以上内容详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行为规范读本》)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调研报告、社会实践体会等等,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1200字为宜。
 征文稿件必须注明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区、学校名称、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姓名。
3、征文截止时间:2011年11月30日(以电子邮件时间为准)。
 征文投稿采取电子版形式,地址为: 武汉文明网(hbwh.wenming.cn)。

奖项设置

  本次征文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另设最佳组织奖10名。获奖选手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组织奖颁发奖牌。获奖征文集结出版。

评选方式

  征文选登:11月初至11月底,《武汉晨报》、《现代少年报》每周刊发专版选登部分优秀征文。本专栏将登载全部学生征文。
  网上投票:征文登载本专题后,即可在相应文章后“评星”,给你喜欢的文章投票。
  初选复核:按区分拣集中,分区组织各区文明办、教育局、城管局、团区委对本区中小学生征文进行初选。初选工作由各区文明办、区教育局牵头组织。12月中旬,由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对各区初选征文进行复选审核。
  综合评定:12月下旬,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组织评选小组,在初选基础上,结合网上投票情况,对复选征文进行评比,选出最后获奖的优秀征文。

我是小小主人翁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小交警”助力“城管革命”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未成年人助力“城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