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
作者:李睿 单位:汉阳区西大街小学二区 指导老师:陈捷 辖区:汉阳区
以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数都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做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的说:“不文明也,国耻。”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丢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这就是一普通的一幕,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以上的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人们的所做所为,可见文明离人们还有一段距离。在人们身边,特别是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校园内食品袋,字纸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桑桑,习以为常。还有一部分同学互相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木,甚至好友个别同学故意损害学校的公共财产。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学习知识放在了学习的首位,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如果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就一定是良好的,有秩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那即使帮助他们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