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首页  活动简介 参与方式 奖项设置 评选方式 作品展示  主办: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城管局、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

为进一步做好“城管革命进校园”工作,发挥中小学生参与“城管革命”的作用,营造“城管革命人人关注、城市文明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联合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助推城管革命有奖征文活动。本本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通过有奖征文激发中小学生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城市管理的关注与思考,从小树立“文明无小事、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详细]

小学组

文明伴我成长

作者:王宇凡  单位:武汉市西大街小学  指导老师:陈旺萍  辖区:汉阳区


文明伴我成长

    在一个国家有个人和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呢?素质?修养?还是道德?我们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会高。

古人说:“不学礼,无上立。”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清晨的一句“老师好!”进老师办公室要先敲门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进入……这些都是小学生应有的道德修养。

    曾经,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年我和爸爸去北京,爬了长城,吃了烤鸭,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广场好大啊!那里人山人海,公交车拥堵在街上,不时传来刺耳的喇叭声;汽车排出的废气在天安门广场上回荡,大多数人都戴着口罩。走进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毛主席画像,画像下面的城门敞着,里面嘈杂声一片。让我更意外的是在这44万多平米的广场上尽有许多口香糖的残渣。可见我们现今的社会,游人的文明礼仪观是多么的差啊!

    文明礼仪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一个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文明礼仪,这个人,这座城市将会被淘汰。有的同学为少走几步,把果皮纸屑扔在整洁的地面上;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舒服,却不给身边的老弱病残让座;有的同学张口便是一串串的脏话;还有的同学或者成年人随地吐痰…..这样我们的城市还会变好吗?

    同学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文明的重要性,我们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我们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要一个洁白的城市,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文明礼仪,这样一个国家才会进步。只有把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摒弃,把文明时时记在心中,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丽,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美好!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五年级(6)班  王宇凡 

                                    指导老师:陈旺萍

参与方式

1、征文对象:全市中小学生
2、征文内容和形式:
  全市中小学生以自己和家人以及亲友、同学在参与城管革命实践中,针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乱吐乱扔乱穿马路等十乱行为的通告、武汉市民文明公约、武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四倡五治”、“六个文明有礼”(以上内容详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行为规范读本》)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调研报告、社会实践体会等等,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1200字为宜。
 征文稿件必须注明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区、学校名称、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姓名。
3、征文截止时间:2011年11月30日(以电子邮件时间为准)。
 征文投稿采取电子版形式,地址为: 武汉文明网(hbwh.wenming.cn)。

奖项设置

  本次征文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另设最佳组织奖10名。获奖选手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组织奖颁发奖牌。获奖征文集结出版。

评选方式

  征文选登:11月初至11月底,《武汉晨报》、《现代少年报》每周刊发专版选登部分优秀征文。本专栏将登载全部学生征文。
  网上投票:征文登载本专题后,即可在相应文章后“评星”,给你喜欢的文章投票。
  初选复核:按区分拣集中,分区组织各区文明办、教育局、城管局、团区委对本区中小学生征文进行初选。初选工作由各区文明办、区教育局牵头组织。12月中旬,由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对各区初选征文进行复选审核。
  综合评定:12月下旬,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团市委、武汉晨报社、现代少年报社组织评选小组,在初选基础上,结合网上投票情况,对复选征文进行评比,选出最后获奖的优秀征文。

我是小小主人翁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小交警”助力“城管革命”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我爱我家 共塑武汉新形象
  • 武汉未成年人助力“城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