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作者:张娣 单位: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 指导老师:彭广友 辖区:青山区
大手拉小手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宜居”指标。即使空气质量再好、水再好,如果文明程度太低,仍然不可能住得舒心,文明很能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文明创建,我觉得,要纠正不文明的陋习,应该标本兼治,集中整治与长期维护相结合。比如这次报道的都是非常具体的事,也比较容易见效,这可算是“治标”;至于“治本”,我觉得文明行为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都有莫大关系,需要长期努力。
我认为,文明治理,育人者应先受教育、管理者应先被管理,这样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才能行之有效。正如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应是父母以身作则。以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等为代表的群体,应该是城市文明的带头人。
海德格尔曾经担忧现代文明:文明不停的发展将人类甩出去,而脱离了的人类再次的被甩到月球,那时我们已不再对从月球看地球而感到的恐慌。从最初的交通工具发展到现代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类也导致了人类的堕落。
武汉出现当今交通状况主要还是前期当局城市规划的失误。狭窄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曾加的交通需求。据统计,每34.5个武汉人就拥有一辆自家车。对于拥有2000多万市民的武汉市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最令人痛心疾首的还是武汉的交通。
1.到站不停车是存在的共性问题。当车急匆行驶而来的时候,乘客都在车外骚动的等候,明明看到自己将要乘的车,但还是飞驰而去,这未免不让人们唾弃。到站后应该保持报站的良好习惯,对于外地来的人们来说,他们也有权利享受这项权益和服务。
2.用武汉话回答乘客的问题。武汉话听起来就有一种霸气,这是一位刚来武汉的大一新生的肺腑之言。这就好比一个婴儿的感触是最为敏感的。武汉话并不是所有的外来读书、务工人员都能听懂的,她们的出行工具往往也是公交,所以语言的不通顺对他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彼此说好普通话对于相互之间都是一种绝对的尊重,这样对于整个武汉的内在形象也是一个高度的提升,对于创建文明城市也是一个良好的帮助。
3.疯狂的开车。缓慢的行车对于保障乘车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人类需要疯狂和激情,但疯狂和激情的释放不应该驾驭在对生命的漠视上,况且司机的生命也要靠自我的保护。你争我抢,对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更加变得不通顺,这一切看起来都是疯狂的过错,其实,稍微有点顺序的意识都不会导致当今的结果,一堵车就是好几个小时,再加上道路的整修更加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加剧。我们忽视的是一种道德的水准。而且,疯狂不仅仅是属于公交司机的作为,出租车更为抢眼,在路上随意的停车载客,随意的打转都会给原本堵塞的交通“锦上添花”。在这个偌大的城市出现撞车事故的往往都有出租车的身影,绝对缺少不了他们。为了生活,他们姑息自己的安全,姑息道德的遗失,甚至姑息整个社会的评判。与其说他们是纯粹的拜金主义,还不入说他们是被生活的所迫,但据个人调查得知,一台出租车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这大概就是应征了“钱,谁也不会闲多”的道理。
4.站牌的混乱。一个站拥有多个站牌是常有的事情,对于乘车人员的误导所导致的损失谁来赔偿?现在看来,只有我们自己买单。所以,我们就要更加小心的去询问司机,到不到那一站等问题。但是,司机的一句武汉话听的让人莫名其妙。至少,对于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个成本实在是有点高!
服务于人类是科技发展和现代文明所必须的作为。车作为一项古往今来的重要交通工具,方便了人类也危害了环境,甚至影响了心情。武汉的公交机制还相当的匮乏。车上的环境我们暂且不论,不完善的服务与我们的付出有着相当的不对称性。我们甚至选择了闭门不出的战略,但这对于那些上班族必须“公交”的人们来说绝对是一种莫大的错误决定,唯一的办法还是坐等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奥运的“单双号”或许对武汉的堵车现象有所启发,但是我们不妨逻辑一下。如果我们这样选择了,那么人们看路上的车相对于原先的数量显得少了就会刺激那些具有购买力的人们买车,这样推算下去,对于武汉的整个交通对是一次惨痛的打击和伤害,最终我们还是苦的自己。当这个城市的规划都已经不容改变时,唯一可以变的是将我们的道路加高,两层三层都不在话下,但这不是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况且武汉市现在也在这样的做,五层高的高架桥即将拔地而起。这或许是个伟大的建筑,也许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武汉的交通现状必须改变才能顺应这个城市所强调的节奏和步伐。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将路边的候车亭美化后再在上面加上几句抽象的标语,文明城市的评价不只是这些,我们需要的是内在的改变。这看起来是多么的艰难和漫长,这就是一个城市的悲剧和武汉交通的悲哀。那么武汉的交通的发展方向又在何方?武汉如果被“文明”了,那么我们的后文明时代又将如何?
所以我们应该携手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