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文明齐步走
作者:张诗语 单位:七里中学 指导老师:邝雁铃 辖区:汉阳区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世界因文明而美丽,让中国“拥抱”文明,也让文明“回报”我们吧!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在这一次,是我们拉起了父母们的大手带动他们坐上了文明的大巴士。 事情追溯到上周,在一辆巴士上,一位妇女带着一名小孩在巴士上投了一人的钱币,却占了两人的位置。车缓缓得开动了,车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位年老的奶奶提着一大堆东西硬是挤了上来,随着车子的摇摆,老人也曾跌到。在一旁坐着的小孩把看到的这些向母亲阐述了一遍,并示意要让位,但母亲却说会很挤,没有同意,小孩当时对老奶奶笑了笑,屁股便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让奶奶座。小孩见妈妈皱了皱眉,便解释道:“我们应该‘给需要的人让座’。”妈妈恍然大悟的笑了笑。还竖起大拇指,夸孩子很文明。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中国的文明才会永垂不朽。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国家十分文明,于是人们开始疑惑,直到他们发现,老人过马路时还要看红路灯,不为别的,她说:“我怕孩子们看到,以为红灯是通行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文明是需要大家来维持的。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然而,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造成了现在的社会,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剩下的是自私,和不文明。
据报道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红军几万里长征,用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就这样输在了文明二字上?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文明:是军人之间见面要行礼,朋友之间要慰问,初次见面要握手。。。。。。这些都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少人记得文明二字,但谁都不愿意被说是不文明的人。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不过现在,我们国家也越来越注意文明。在假期的街道或公园里,我们都能渐渐地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正左手拿着插垃圾的叉子,右手拿着大大的垃圾袋,正为着 “文明国家、文明城市”而努力着。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
好的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