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扮靓城市名片
作者:廖致远 单位:粮道街厚朴中学 八年级1班 指导老师:熊宗仁 辖区:武昌区
携手扮靓城市名片
粮道街厚朴中学 八年级1班 廖致远
爸爸是个大学老师,听他说外地的学生认为武汉人非常不文明,动不动就吵架,正事还没说就先“出口成脏”,大街小巷、车里店内,肆无忌惮的“汉骂”捂着耳朵都躲不过,在他们家乡这就算侮辱人格了,哪像一个文明的大城市。每回听到外地学生的抱怨,爸爸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费尽心思地跟人家解释:武汉人“出口成脏”时,并不都是在争执,很多情况下用“汉骂”开头只是为了表明双方亲密友好的关系,并且“被骂”的一方并没有感到被侮辱,反而乐呵呵地又用“汉骂”回敬,你们可能误会了。最后爸爸不忘加一句“当然,无论如何骂人总是不好的。”不少学生听了我爸的解释仍是一脸茫然,忽然追问一句“难道武汉人准备一代代把‘汉骂’传下去?”我爸无语。
我在网上一查,“汉骂”还有些历史,这恐怕跟武汉的“码头文化”有些关系。古代武汉水上就交通十分发达,是商品集散的重要码头,汉口也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因码头而兴的武汉也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码头文化”好的方面是武汉人是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开拓进取。坏的方面就是为了“打码头”、争地盘常常争强赌狠,但又很少真的动拳脚,于是相互对骂就成了武汉人争斗常用的方式,久而久之,代代相传,便成了武汉“码头文化” 粗俗的一面。
一天,上学乘公交,就看见两个大人为了抢座位,互不相让,如同斗鸡,吵骂不休。抢到座位的得意洋洋地说:“你能把老子么样!”没抢到的下车时气势汹汹地扔下一句:“你给老子等着!”。那时正是上学的高峰,车上一半都坐着中小学生,两个大人仿佛骂得理直气壮,全然不顾孩子们的感受。这中间,还有一些“汉骂”不堪入耳,我实在不好意思写出来,当时就有学生扭头望着窗外,不愿意看到那两个大人。我真想好好问问那两个成年人,你们到底想教给孩子什么?如果自己的孩子泡在这样的“汉骂”里,你们又怎么想?
什么是城市的名片?是文化,是文明。武汉的城市名片是什么?是长江,是东湖,是黄鹤楼,是楚河汉街。但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市民的言谈举止,所以武汉最靓的名片应该是武汉人热情的笑脸和文明的语言。满街的“汉骂”令人羞耻,让外地人认为武汉人不讲文明,武汉是一个缺乏文明的城市。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既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和文化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文化传播继承下去才有生命,文明礼仪体现到每个人的身上才有氛围。每一句善言都传递着文明的信息,每一句恶语散发着不文明的灰尘。学校里老师教我们丰富的知识,家庭里长辈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都是在传承文明。我们也希望每个武汉市民给所有的孩子做个表率,平时多一些文明话语,少一些污言秽语,多一些热情的笑脸,少一些“赌狠”的面目,和我们一起扮靓武汉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