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常伴身边,行动展示文明
作者:黄婉蓉 单位:阳逻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胡彩琴 辖区:新洲区
文明常伴身边,行动展示文明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古有三纲五常,今有五讲四美。文明的江水,顺着黄河的波涛,顺着长江的碧浪,丛远古至今,敲击着中华大地,敲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也洗涤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在现在科技发展迅猛之时,讲文明更是我们不能忽略的美好品德。
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废纸,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
我们既然深知文明的重要性,就应该用行动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而不是泛泛而谈。为了有更高的文明素质与涵养,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来行动:
1:学校。现在的同学一般来讲在学校的时间总是占大多数的,而在学校里,我们更是应该注重细节。见到老师亲切的问声好,而不是落荒而逃;上课的时候专注的听讲,不做小动作;下课的时候安全的玩耍,不打打闹闹;和同学老师文明相处,不出口成脏。
2:家庭。在外面约束自己,回家也不能随便。和父母谈话时应该认真倾听,不能和他们顶嘴。在家里垃圾不能乱扔,父母犯了错不应该得理不饶人。
3:社会。我们行走在社会上时,更应注重讲文明。懂得谦让,宽容,还要遵守秩序,尊重他人。
文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就看我们能不能留心细节,能不能用心去做文明人,用行动来展示文明。为了自身的品质,为了社会的进步,更为了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
八二班 黄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