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常在我心间
作者:陈芳婷 单位:新洲区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 指导老师:周发红 辖区:新洲区
让文明常在我心间
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陈芳婷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礼仪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真实反应。文明礼仪如一盏灯,时刻照亮着我们,时刻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教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孔子有句名言:不学礼,无以立。可想而知,文明礼仪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面对师长,必须文明有礼。
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践踏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洲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小行不检,大过也!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发现了文明离我们还有些距离,文明礼仪于人,是必不可少的。
文明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的小事,更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仪在我们心中。
一声“你好”给别人带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谢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别人吹去阵阵温润的春风。
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让我们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点燃激情,展示文明。
让文明礼仪时刻存于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