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文明齐步走
作者:曾紫薇 单位:武汉市钢城第十一中学 指导老师:袁怿娟 辖区:青山区
社会由千百万个家庭所构成。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文明了,整个社会才能更文明和谐。而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孩子。但是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很少顾及到自己的言行,想干什么,想说什么,从不因为孩子在场而有所收敛,在不自觉中把自己的恶习传给了孩子。
在孩子面前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我发现,这些在家长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学。
一天晚上,我从超市回来,看见散步的两父子在前边走,小男孩边吃烤肠边拉着父亲的手晃来晃去。吃完烤肠,小男孩撒开父亲的手向垃圾桶跑去,父亲马上又拉住孩子的手说:“看路上的水,这个小棍扔这儿就行。”随着话音,那根油腻的小棍被扔在了路边。
图书馆,本来是让孩子接受知识、提高素质的地方,但是不文明现象在书城时常发生。我来到图书馆的少儿读物区,随处可见乱放的、翻开的书……有对儿父子在墙边席地而坐看书,两本崭新的书就扔在地上;一位母亲在前面边走边抽出书看几眼后就胡乱放在台子上,紧随其后的儿子也跟着这样做。
这些现象太普遍了。一些家长自己都没有珍惜图书管理员劳动成果的意识,所以也不可能培养孩子文明购书的好习惯。对此,工作人员经常劝阻,但力量太有限了,有的家长还对此很不耐烦。
在拥挤的路车上,我曾看见到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女孩坐在座位上,女孩的母亲站在一边。在省老年病医院站,上来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小女孩有意让座,抬头看看母亲,母亲用手按了按孩子的肩膀,没有让孩子站起来。
下午下班时分,我站在东岗路和育才街的十字路口边,不久就见两位骑自行车的家长带着孩子,灵活地躲过车辆,穿过十字路口,根本就没有看两边的红绿灯。短短十五分钟内,我就看到六起家长骑车带孩子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某小学门前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上,停了很多辆接送孩子的私家车。放学时,有些车辆在离开时为了抢先一步而互不相让,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一度将门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部分家长“言传身教”的失误,却对孩子文明习惯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学生行为习惯的反复。在孩子性格特征、气质修养、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家庭的影响作用甚至大于学校。但恰恰是许多家长的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增加了学校养成教育的难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协同合作关系,舍一不可。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家校联系、班级家长会等,向家长“灌输”榜样作用的重要性。
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环境卫生和城市文明无小事,越是细微之处,越考验市民的素质。排队上车、起身让座、红灯驻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明就是用一个个细节串联起来的,它每天都和大家见面,渗透于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能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可是你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我们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遵守文明礼仪。
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学校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些经常手拿扫帚,埋头辛苦扫地的同学;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你怎么忍心让干净的墙壁,留下各种笔迹和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你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呢?你怎么可以背着老师、家长私自出校门、出家门,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呢?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师长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疲惫。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所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让我们一同创建一个文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