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文明伴我行
作者:张艺瑄 单位:武汉市钢城第十一中学 指导老师:袁怿娟 辖区:青山区
生活中,我们常常回到这样一些情景:公共汽车上,在老弱病残孕的专用座位上,健康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孕妇、残疾人、老年人上车后饱受人群的拥挤之苦;大街小巷里总能见到满地果皮纸屑,有的市民认为:反正有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防,他们扔得理所当然;汽车乱停乱放,严重堵塞交通,车主们往往趾高气昂;为图近便,人们无所顾忌地从草坪上穿梭,随意践踏草坪,弄得草地斑痕累累不说,偶尔还要往里面留点“纪念品”,搞得草坪脏乱不堪。干净整洁的墙面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小广告;嫌人行道太远,“勇敢的人们”不顾来往的车辆,灵活敏捷地在马路中间游走……
看到这样一幕幕,你是否会习以为然呢?这些小事为人们带来了暂时的方便,却给城市文明形象戴上了脏乱差的帽子。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想到今年三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核泄漏,在地震后,人们自觉清理受辐射的垃圾及地震中被毁坏,无法修复再使用的物品时。如果最近的场地物品堆积满了,人们自觉地将物品送到其他规定的场地,绝不会将废弃物乱扔。即使在食品可能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到超市购物的人们也是自觉排队选购……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公共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就是一个不遵守公共文明的历史教训。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也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在美国,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他们也绝不会过马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又有谁会肆无忌惮地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饮料瓶、食品包装袋,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桶时,在拥挤的公车上让座给老弱病残;在公共场合用轻声细语代替大声喧哗;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懂得宽容待人;在别人处于困境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文明也随之产生。一个简单的行动,一个小小的改变,一颗博大的心灵,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措,都体现出你的文明,文明的礼赞永远属于你,文明之歌也会为你而演奏。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美德是公民立身之本。“城管革命”追求的也不单纯是市容市貌的漂亮,更要以“人”为中心,用“人”的视角、“人”的需求,提升人的文明素养。
整顿市容难,保持市容更难。管,毕竟是治标,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自觉践行文明行为,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文明的事很容易做到,它却是生活里重要的事,也是最难坚持的事。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