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在文明的日子里
作者:易宁 单位:钢城十一中 指导老师:王亚清 辖区:青山区
荡漾在文明的日子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便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谈到文明,我又不禁想起了曾学过的一篇课文: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的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是良好文明的体现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影响自身形象,大则影响国家声誉。清朝时期,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共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经过了这个历史的教训,我提倡让我们携手并肩让文明遍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就像根,像本一样。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不断完善,只有完善了自我,才会有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欧洲或日本,新加坡,只看看过马路那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社会文明。是啊!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想想看,面包里的酵母不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文明口若悬河,也不要让文明纸上谈兵,让文明无时无刻的荡漾在我们的生活中吧!荡漾在文明的日子里,生活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