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促使文明活跃起来
作者:桂芳琪 单位:武汉市武东中学 指导老师:毕清山 辖区:青山区
用活动促使文明活跃起来
武汉市武东中学 桂芳琪
以“小手拉打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全面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礼仪知识,加强文明礼仪实践,形成以“讲文明,讲礼仪”为荣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和家长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会,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营造全社会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为创造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为了让市容更加的文明美好,应有极点要求,进一步开展讲卫生,不乱扔乱吐;举止文雅、不喧哗打闹;语言文明、不污言秽语;文明乘车、主动让座不抢座;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存在问题,小学阶段侧重于对师长有礼貌,不乱扔乱吐,文明乘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孩子自身文明的提升以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要求,让家长、孩子共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1.开展“做个文明小公民”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编排校园礼仪小品“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等活动,强化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在校园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
2.开展“成长伙伴共文明”体验实践活动。结合两制工作,以学生成长伙伴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每月确定一个文明行为和学习习惯的目标,自觉履行;在校内由同学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在家由父母督促努力做个文明学生。
3.开展“秉承传统讲文明——知书达理”读书活动。以传统文化诵读为主要形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周六和周日与家长共同学习,诵读《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等经典篇章,诵读《爱的教育》等书籍。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特点,诵读相应的内容,共同感受文化的熏陶,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文明的精髓。每周家长和孩子共同记录学习内容。读书内容,学生带回学校在班内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4.开展“我是文明宣传员”活动。小学以“我给家长上堂课”由学生把老师宣传文明礼仪常识讲给家长听,指出父母不足之处,向父母提出礼貌待人、有话轻说、文明行路、自觉排队等我们建议,提升家庭成员文明素质。
5.开展“全家共谱文明曲”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创编文明童谣和文明三字经,选取好的作品向家长,社会,宣传,传唱。
6.签订《家庭文明公约》。以家庭为单位,制定家庭文明公约。父母承诺在家做个好父母,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孩子承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依据家庭实际环境,制定奖惩规定,父母和孩子互为监督员。
7.建议家庭文明练习本。根据《家庭文明公约》的承诺,每周孩子和家长共同写明履行的情况及建议,把好的作法,好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
8.召开“共话文明座谈会。”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召开家长文明座谈会。因此影响家长的思想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促使家长发挥对孩子的良好示范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市民素质与城市文明”有着怎样的关系。
城市文明建设,说到底还是人的现代化建设,首先文明的市民才会有文明的城市。
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形象,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其整体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市民素质不仅体现在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等精神层面,同时也体会在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等有形景观之中。市民文明素质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追求和发展走向,决定着城市形象的创新。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社会风尚,不仅需要政治部门通力合作,更需要老百姓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