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可是又有谁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却有太多太多的不文明的事情发生。
新闻上也曾发布过一个事:一辆警车停靠在路边,这门都是敞开着的,一个警察只从车内伸出一只脚来,让一个擦皮鞋的人为他擦鞋。看了这个之后,我有一些愤怒,虽然没有人会说不让警察擦鞋,但是如果这样擦鞋的话将会让他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十分不文明的国家,会让他人认为中国是没有太多的文明礼仪的。那么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岂不成了一个虚谈,一个空谈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我们自身做起让自己成为讲文明的人呢?
有人也许会说文明做起来不是很难吗?但我认为文明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变得文明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在古今都有这样的例子。
有我们熟知的程门立雪,那年冬季的一天,杨时正在读书,忽然遇到一个不理解的问题,左思右想,想来想去也想不通,只好穿上衣服起身去问他的老师。杨时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是远近闻名的有大学问的人,人们都非常尊重他。杨家离程家不远,很快杨时便来到程老师的书房前。门虚掩着,露着一条逢,程老师正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一本书半开半卷在书案上。杨时没有惊动老师,站在门前等待老师醒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还是云淡风清的晴天,不一会儿竟飘飘洒洒地下起雪来。杨时轻轻地将门掩上,以防寒风吹到老师身上,但他自己并没有走,仍静立在门前等待着。寒风夹着雪花,落在杨时的脸上,身上。雪越下越大,在天地之间拉起一道无垠的雪幕。一会儿,地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杨时也变成了一个雪人。可他一动也不动,好像雪雕一样立在大雪和寒风中,他还在思考那个问题,忘记了风雪……由此可见,杨时也是一个十分讲文明,懂礼数的人。他到来时老师正在睡觉出于礼仪,他并没有十分粗暴的去叫醒老师让他回答问题,而是静静的等在门外。并且他还把老师的门给关上了,不让更多的风吹进老师的房中。这杨时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我们文明的行为的体现吗?
再举一个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有一个学生在过马路时并没有像许多大人那样一找到没有车的时候就无视红绿灯径直穿过马路,而是静静的在路旁等候者红绿灯的改变在快步走去,在路过垃圾桶旁时掏出了一个棒棒糖,拆开吃了起来,并随手把糖纸一抛,看见纸落在了垃圾桶的旁边并没进去便走了。但过了一会他觉得不妥,便又回过头去,快步走到垃圾桶旁拾起那张糖纸扔进了桶中。由此可见文明并非那些惊天大举,一点点小事、小动作都可以成为文明。其实,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个诚恳的问候,一句和谐的话语都是一种十分容易的文明。文明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